江阴曹氏网
曹氏丛谭
当前位置:首页 >> 曹氏丛谭
进士曹禾遭清廷罢官真相议
发布时间:2013-03-10  |  阅读量:450

进士曹禾遭清廷罢官真相议

探究<江虞门曹氏宗谱>之四十八

曹禾,江阴虞门曹氏二十五代孙,明末进士玑公之子。

清史记载:“国子监祭酒曹禾(1637~1700) 字颂嘉,号峨嵋。清江阴周庄镇人。康熙二年(1663)考中顺天举人,后联捷进士,授内阁宏文院制诰敕中书。康熙十一年(1672)充顺天乡试同考官。康熙十七年(1678)应试博学宏词科,授翰林院编修。接着又入明史馆,纂修《明史》。历官内阁中书、国子监祭酒(史料载为从四品)。期间,也担任过山东乡试主考官、《一统志》副总裁。罢归后,集故乡后进孔毓玑、汤大辂、耿人龙等文会,家贫,不得不典衣鬻产,维持生活。”

曹禾才气横溢,诗词书文极佳。时与田文、宋荦、汪懋麟、顾光敏、王又旦、谢重辉、曹贞吉、丁澎、叶封并称“都门”十子。文在“十子”中尤有成就,为“十子”之首。一生著述颇丰,诗文并茂,文辞犀利,词意辛辣,意境超脱,寓意其中,洋洋大作,挥洒倾刻。明末清初蓍名诗人、康熙年间刑部尚书王士祯在其<分甘馀话>中对曹颂嘉(禾)赞评曰:杜(甫)、李(白)、韩(非)、苏(东坡)四家歌行,千古绝调,然语句时有利钝。先生长句,乃句句用意,无瑕可攻,拟之前人,殆无不及。可见曹禾在其时文坛上的地位和份量。

如此博学鸿才之士,堪为大用之才,清廷为何将要将其去职罢官?令时之官场文坛,大惑不解,为之唏嘘婉惜。其原因,未见时之官方明晰记载之说,很多史料在述其生平时,则见之被“罢归”二字,难见详细真情。

众所周知,曹禾是清贫之士,既无贪渎行为,又无舞弊营私之事,一身正气,堂堂正正,为何罢归?但,其实原因很简单,出在其颇丰的著述言论上。曹禾是一个清初有思想,有主见,有抱负,有个性的知识分子,不是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之徒,是在家庭特定的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骨子里秉承了其父玑公爱国爱民族的思想。其继承父志,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愫贯融于丰富的诗文中,构筑了其人生轨迹。纵观其丰富著述,可了解其隐于文中的真实思想,即可知其被罢的原因,因为其诗文中流露的爱国爱民族和对清皇朝现实不满的思绪,为清廷所不容。

其父曹玑,前朝遗臣,民族情结深重,鼎革后,忧思切切,<江上诗抄>记曰:常自祝死,禾知其意,悲不自胜。父玑公之民族忧患情绪,深深地烙于曹禾的骨髓中。还有其它爱国志士如:其叔曹圮,抗清烈士黄毓其弟子高照,莫逆至交、对清廷黑暗揭露无遗、风骨不凡的沙张白等的爱国情操,深刻地影响了曹禾。曹禾在其著作中流露爱国爱民族之情为之必然。

史料有文对曹禾罢归事载曰:

【任何人的人生特定形态都非凭空而来,花篇幅交代曹玑等人情况意在为曹未庵(禾公又号)勾勒出他身处的人文生态网络。如此我们就可以从源头上解释曹禾在宦途上的铩羽而归并非如邓之诚先生所云,是(陆世仪)力戒其不可先文而后道,禾竟背之,也不是因性耽词赋纵酒嗜弈,乐闲品茗(《清诗纪事初编》)一类风流习气。事实上,曹禾由入仕之日起心态就很复杂,试读《胪传口号》:“ 忽听胪传下碧空,彩袍几队出琼宫。风雷只鼓蛟龙去,雨露难教草木同。道上微闻仙乐细,马头羞对杏花红。人间浪说成名好,一种成名歧路中”。金榜题名历来是国人最大喜事之一,登进士第尤为万人欣羡,曹禾竟视为成名歧路中!这一心态真是很堪玩味,而且似又不是未掇高第的酸葡萄语,因为他常常有如此表白:灯黑雨声细,衔杯负初心(《天宁塔院灯下听雨》);委宛藏身惟奉母,艰难人世似非吾(《寄蛟门、石林》);我生岂是路旁人,为欲娱亲索微禄(《徂徕山歌》)。初心者何谓?从这一个词中不是能寻绎得立在其身后的父辈友朋的影子么?】可见曹禾继承父辈之爱国爱民族的思想情操,是遭清廷罢归的源头。

史文又载说:

【《江阴县志》说曹禾“天性简易不阿,坐是罢归”,系指康熙二十八年(1689)以“诖误”去职事,此语太模糊,然文献传载,多未能详其缘由。惟汤又曾《怀清堂集》卷九有《送曹峨嵋先生南归》云:“头颅弘景尚嫌迟,六十狂生笑食其。种豆山南亦行乐,丹徒长忆布衣时”,其“种豆山南”云云,用杨恽事,从可知曹禾得罪乃以文字讥刺。】(注:杨浑西汉平通侯,因常以文字讥刺,遭罢,种豆山南)

从以上有识之士对曹禾罢归一事之识,应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此可清楚领略到,曹禾遭清廷罢归之由:是清廷从曹禾著文中,对清廷现实辛辣的“讥刺”,嗅到了曹禾来自父辈反清爱国之气,感到了曹禾对清廷的不满不忠,连系到曹禾在任上性耽词赋纵酒嗜弈,乐闲品茗(《清诗纪事初编》)一类风流习气,视为对清廷的消极反抗,不能再用,遂予罢归,这是问题的实质,是曹禾遭请廷罢官的真正原因。

曹禾在《胪传口号》中曰:“人间浪说成名好,一种成名歧路中”, 又在《天宁塔院灯下听雨》中曰:灯黑雨声细,衔杯负初心,从中可知,出仕清廷为官,本不为初心。既然入仕清廷为官不是曹禾的初心,但又何以走上科举为官之路?

曹禾如是说:我生岂是路旁人,为欲娱亲索微禄(《徂徕山歌》),显然是说自己举功名为官,不是平常人那样,为了使亲人欣慰和获薪金养家糊口,荣耀祖,言下之意,实寄希望于能在政坛上,充分施展自己才华,为国家、民族做更多的事,其为官入初心抱负,清晰表白,一目了然。这也展现了曹禾其时在人生抉择时的复杂心态。

其时满清已是中华的实际统治者,掌握、行使着国家政权。国人应举入仕,参与时政,亦无可非议,曹禾举功名入朝为官饨属正常行为。

清廷选拔汉人优秀人才,入朝为官,是以汉治汉的时策,是为巩固统治,为其服务,使满清政权万年永固。但对汉人始终心存戒心,严加防范,监督用之,称为奴才。曹禾出仕为官是为国家民族做事,不是做请廷奴才,从一开始就存着不同目的和对立着的矛盾。

曹禾入仕清廷后,目睹了清廷内部的黑暗,与其初心相向而行,举功名为官而为国家民族做事的初心化为泡影。初心抱负与现实碰撞,矛盾骤起,“天性简易不阿”的曹禾,遂在著文中愤然冷嘲热讽,讥刺鞭鞑时势,流露了对现实的不满,以致行为消极,性耽词赋纵酒嗜弈,乐闲品茗,疏以政事。清廷掌生死予夺大权,稍有不“忠”越轨言行,即予惩处、为之必然。

曹禾事清为官,既不能施展抱负,实现为国为民族做事的初衷,何必留之。史料有文对此评说:“禾公对国子监祭酒早已无多恋栈情”,可见为之感到遗憾和可惜只是旁人的心境。曹禾遭罢归时的心态是坦然的,有“成名岐路中”的忧愤,但并没有为之纠结、失落的悲恋之情。

清廷盛行“文字狱”,禾公“罢归”实是“文字狱”累及,未系狱已是大幸,之所以未下大狱,也许因为禾公是有功名官位之名士,有一点碍于古制“刑不上大夫”的味道。

曹禾之才不为清廷所用,实是清廷之损失;对曹禾而言,实是一种解脱。“成名岐路中”、“衔杯负初心”,是曹禾经过入仕为官到被罢官后的这一历程后的一种反思,也可以说是想通过仕途实现为国家和民族做事的初心幻想的破灭。曹禾如梦初醒,满族入侵之强权统治,是不会给自己实现初心抱负之机会的。可喜的是,曹禾并设有因此沉伦,视罢归为一个人生插曲,一种砥砺磨炼,概然面对。曹禾坎坷一生,无论在其官位时,还是罢归后的余生中,始终以父辈为榜样,以笔为武器,一生都在战斗,是一个不屈的民族斗士。

曹禾罢官后,进孔毓玑、汤大辂、耿人龙等文会,利用余生,著述了大量诗词文章,有时间做了自己想做的事,真正实现着自己的初衷。

曹禾著述的大量爱国爱民族的优秀诗文有<末庵诗文集>、<峨嵋集>等,古人对这些文献评价曰:“寄意深婉,不以藻绘求工”。至今大部分著作留藏于中华文库中,容光焕发,熠熠生辉,供后人借鉴、学习。

查史料知,曹禾苍劲镌秀的墨迹至今有留存于世:

<重修江阴县督学察院记>(即学政院)碑立于清康熙年间,由邑人曹禾撰文。

无锡<寄畅院法帖碑>所收曹禾墨迹,亦赫然在见。

曹禾众多诗文在网上及文史库中可大量查阅,在此不予赘录。

曹禾中清进土,又中博学宏词科,历官内阁中书、国子监祭酒,为博学宏才。

曹禾以诗文讥刺清廷,暴其黑暗,为爱国、爱民族之精英。

曹禾遭清廷罢归,积极参与爱国文社,清贫一世,民族傲骨可见。

禾公罢官不为撼,忠诚爱国心坦荡;父辈身教铭心骨,刚直不阿见情操。

先人驾鹳已远逝,功名利禄转头空;宏词诗文遗文库,一片丹心存青史。

曹新龙写于20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