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曹氏网
曹氏丛谭
当前位置:首页 >> 曹氏丛谭
清礼部尚书曹秀先祖上源流考
发布时间:2013-05-03  |  阅读量:439

清礼部尚书曹秀先祖上源流考

探究<江阴虞门曹氏宗谱>之五十一

曹秀先(1708—1784),字恒听,又字芝田、冰持,号地山,江西南昌新建县人。

乾隆元年(1736)中进士,选庶吉仕,授翰林编修。充《世宗实录》馆编修官等职,后擢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土,历工、户、吏三部右侍郎。乾隆三十六年(1771)晋礼部尚书。受命在上书房总师傅行走,充《四库全书》馆总裁。清嘉庆帝师,乾隆帝特赐“紫禁城骑马”的特殊待遇。为清代显赫一时的政冶人物,为官清廉,人称诚敬勤慎。清代文学家,书法家。

根据<江阴虞门曹氏宗谱>记载,曹秀先为虞门曹氏二十七代孙,其先祖为虞门曹氏十四代孙曹希周。

庆源录记:“抚州大使讳希周,字茂叔,文焕子,仕抚州大使,因家於江西临川,子三:原、观、和。”“处士讳原,字宗本,希周长子,随父之官遂家江西临川,子一庆孙。”“处士讳观,字用宾,希周次子,随父之官因家临川,子一丑,安塞尹。”可知,曹希周在江西抚州任职后,其家落藉抚州临川(查知临川为抚州府所在地),希周公为虞门曹氏宋末元初入藉江西支世系之始祖。

曹秀先在任职江苏学政时,考定江阴虞门曹氏是其祖族,是入豫始祖曹希周后裔。<虞门曹氏宗谱>江阴学政支图考记曰:“教夫公笫十四(世)孙希周公,任江西永丰大使,遂入籍临川。迨二七世秀先公,督学江苏。隶藉新建与建昌合谱。临川建昌比邻一脉。学政任满,偕弟勤先、群玉两公,竭祠献额,曰祖考来格,议同纂谱未果。二十八世志孙公婿杜氏后,复入江阴藉,壬申谱列一支,曰学政支,独惜临川自十五世之接续者无辑录,耳然阙疑,正以传信也,广搜博采原有待于将来。兹因该支世裔仕宦迁调靡定,加以上届已失去联络,更难以采访,以待后届再行续修。”

至2007年,届虞门曹氏宗谱17次续修之际,17次宗谱主修人曹洪兴率续修小组赴江西南昌周围,寻找曹秀先一脉未果。08年“江阴虞门曹氏宗谱”完辑后,在网上发现了曹秀先一脉在南昌新建鲁江村的信息。通过多次沟通,联络到了曹秀先一脉后裔曹大先生。洪兴告知了对方曹秀先与江阴虞门曹氏的传承关系,并向他索要了曹秀先祖上传承资料。但曹大荣对其祖秀先公与江阴虞门曹氏的传承关系浑然不知,从曹大荣寄来的曹秀先祖上源流传承记载资料与江阴虞门曹氏未触及任何关系。也就是说,根据曹大荣提供的曹秀先祖上传承资料,曹秀先与虞门十四代迁豫始祖曹希周不存在传承关系,曹秀先与虞门曹氏无关。

虞门曹氏宗谱17次主修人曹洪兴先生谙熟宗谱,根据宗谱曹秀先与曹希周传登录有13代的空白和曹大中提供的资料等,发博文认为曹秀先不是虞门曹氏的后裔,阙疑有据。

但有存疑问需剖析,对江阴虞门曹氏颇有渊源的曹秀先祖源作进一步探讨十分必要。

查史料知:曹秀先有家谱存,谱名为<江西新建鲁江曹氏家谱>,曹秀先是鲁江曹氏十四代孙。又说鲁江曹氏来自“江西都昌龟山曹氏”。曹大荣提供的曹秀先祖源资料,应是依据其所存家谱传承关系而写。

既存在家谱,秀先公当时应看到家谱,比今天后裔曹大荣更早更清楚知道祖上的传承情况。

但令人不解的是:曹秀先在任江苏学政时却还在忙中拾闲进行寻祖、考祖。而且秀先公对考祖、认祖是极其认真的。据家谱记载:秀先公任江苏学政期满后,偕弟勤先、群玉两公前来虞门遏祠献额,秀先公亲书的“祖考来格”篇额一直悬于宗祠祖堂,而且曾议同纂谱,其弟勤先、群玉后裔传承关系记于学政支,一直至多代后才失去联系而断登。谱载称,秀先公偕两弟前来是认祖归宗。秀先来虞门考祖、认祖之事在<江阴虞门曹氏宗谱>记载中言之凿凿。

现应弄清楚的是,曹秀先其时在明知有家谱在,祖源传承关系应清楚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对江阴虞门曹氏认真寻祖、考祖?实是不可理喻。这说明了什么?

至少说明了存在以下问题:

这只能说明秀先公对其家谱传承登录在某个接点上认为有牵强附会之处,有不可违避的疑问,甚至有可断然否定的接续点。这个有疑问的接续点有可能在鲁江曹氏始迁祖与上代先祖的衔接上,明白地说,鲁江曹氏是否是都昌龟山曹氏后裔有疑;

也有可能这个可疑的接续点在其始迁祖以后某代,因为一般在新迁之地落藉后,家族有了一定规模才修谱,鲁江曹氏何年首修家谱,不得而知,推测起码应在落藉新地鲁江五、六代以后才成一定气侯。以历史考证的惯用计算法,一代为2530年左右定论,如是这样,其首修谱的子孙能否确切知道一百几十年前,祖先从何处迁来,隶属于何支曹氏支系?也许已茫然,因而记载模糊,令曹秀先阙疑或否定,这也不无可能。

总之,曹秀先寻祖、考祖虞门曹氏的行为,充分说明他对鲁江曹氏家谱记载的祖源问题有重大疑问,并不认同。自已的祖先究竟是谁,出自何处?这是祖考虞门的真正原因。如果曹秀先认同自已的家谱传承登载,认同家谱所载祖源,而再去考祖、认祖江阴虞门曹氏是讲不通的。

对秀先公这样掌握着大量历史资源的大知识分子,对其祖源流考定不会随意性的。而今天的曹大荣先生对先祖秀先公在那一时期对祖源的考证情况是不知情的,也许还认为秀先公对江阴虞门曹氏的考祖情况,尤其是秀先公曾偕弟勤先、群玉至虞门曹氏祠堂遏祠献额,送“祖考来格”及曾议同纂谱等事,视为天方夜谭。但这一切,都是在<江阴虞门曹氏宗谱>中清楚并延续记载着几百年之久的事实。

上述这些,我不是想依此证实曹秀先一定是江阴虞门后裔,正如洪兴所分析的此存在很多问题,待解。但秀先公的寻祖、考祖这件事本身看,秀先公其时对其原家谱传承登录在某个节点上是恃怀疑、甚至恃否定态度的。曹大荣所知祖源的情况不会超越秀先公的认知,因而曹大荣所提供秀先公祖源资料不一定可信、可据,也许其中有正是秀先公阙疑甚至否定过的东西。

虞门曹氏谱中记有“议同篡谱未果”一词,为何解释?秀先公其时任学政时,官位还不算高,其后转展不断升迁,官越当越大,官事越来越繁忙,加上路途遥远和日益年老体弱,与虞门纂谱一事就此搁下,襄举未竟,以至最后未果,留下遗撼。以后其家谱由后代续修,仍按原有记之,直至今天。以至秀先公昔日寻祖、考祖、认祖结果被尘封,今之后裔茫然无知此事。这样解释应是可能的。

江西是曹姓大省,尤其在南昌及其周地区,在历代入豫曹氏始祖多支。近年来因红学研究的兴起,为曹雪芹祖藉追寻,将南昌周围的 “都昌曹氏族谱”、“进贤曹氏宗谱”、“武阳曹氏家谱”等查了个底朝天,但由于历史复杂,很多家谱断登后复登相距数百年。例如各派引经据典为红学争论最热门之一的<进贤曹氏宗谱>,该谱亦称接续于都昌龟山曹氏,据史料称:“进贤谱从宋末元初始修后,元、明两代四百五、六十年断修。所以现存进贤谱的内容,主要是曹钟文重修(清·康熙丙午年,1666)以后历次增修的。”“各谱之间在内容与年代、官职、身份标注的异同,说明这并非是因年代久远,受虫蛀、火烧造成缺失而形成。乃是因后人增删、代拟所形成,故此已非原来面目,其可信性是有限的。”红学各派曹雪芹故里之考各持己见,各地政府为争名人故里,利益驱动而参与其间,真假难辫,至今未有定论。鲁江曹氏自始迁祖始,至十四代曹秀先止,也历经元、明、清初约四百年之多,有无有象“进贤曹氏谱”相同的情况,不可否定。

江西入豫曹氏始祖源头多处,参差其间,复杂难理。江阴虞门曹氏十四代孙曹希周,宋末元初因官遂家于江西南昌周边地区,也是较早的曹氏入豫始祖,与曹秀先落藉鲁江的先祖年代相近,这也许是曹秀先考祖江阴虞门的内在因素。

曹秀先考祖虞门时,与其时虞门先祖商讨、考证过程是怎样的,有无确切证据,现已无从知晓。但曹秀先祖考虞门一事,明确记于虞门曹氏宗谱中,除了文字记载外,还有其亲书并一直悬于宗祠祖堂的“祖考来格”实物为证,是不客置疑的。这足可证明曹秀先对自己家谱的祖源传承在某个上节点上是不确定的。这个点就是鲁江曹氏始迁祖一环。曹秀先离“鲁江曹氏”始迁祖有十三代(江西鲁江曹氏家载),离江阴虞门曹氏入豫始迁祖曹希周也是十三代(虞门曹氏家谱载),有一致性,曹秀先对虞门曹氏祖源考证不是随意胡考是肯定的。根据曹希周入豫年代,如希周公有入豫后的家谱存在,被追寻曹雪芹祖源的红学研究牵扯进去亦有可能。

实际上,曹秀先祖源来自江西都昌或来自江阴虞门都有疑问,或都有可能,已无从说得明白。红学研究者为搜寻曹雪芹祖源耗一百多年,至今存几说,无以定论。基于此,本人认为:曹秀先祖源问题以不定论为宜。据两谱记说,都认为是汉相曹参之后,有着共同先祖,曹秀先祖源让他留在各自的谱中吧。

网上有者评说,<江阴虞门曹氏宗谱>记载曹秀先为之后裔,是为攀附名人,壮族势。此乃是知其表,而不知其过程实质的浮尘之说。众所周知,是曹秀先卸任学政后,自己经考祖后不远千里来虞门遏祠献额,并偕两弟送来“祖考来格”,认宗归祖。试想,其时虞门子裔也许是一介平民百姓,有何能耐使曹秀先这位显赫官员大驾光临,并对虞门曹氏祖先顶礼膜拜。不管此考祖结果有存疑问,但显然曹秀先对此是认真的,之记不是虞门曹氏子裔捕风捉影、空穴来风,为装璜家族门面的恣意之为。虞门曹氏家族自宋始早已辉蝗致至,为故意攀附名人之说休矣!

曹新龙写于213424

 

为充分了解曹秀生平及其家族曾经的辉煌,现摘录南昌教授黎传绪文章如下。

曹秀先家庙是南昌最有价值的历史文化建筑,也是中国祠堂文化、耕读文化的代表。呼吁一切关心南昌建设的人们、曹姓的志士仁人,为曹氏家庙的重建而尽心尽力。
 
一、 曹氏家庙概述.曹秀先1708―1784),字恒听,又字芝田、冰持,号地山,南昌新建县人。清代大臣,文学家。乾隆元年(1736)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充《世宗实录》馆编修官等职,后擢国子监祭酒、内阁学士,历工、户、吏三部右侍郎。乾隆三十六年(1771)晋礼部尚书。受命在上书房总师傅行走,充《四库全书》馆总裁。乾隆帝特赐紫禁城骑马的特殊待遇。曹秀先为官清廉,人称诚敬勤慎,秉公执法,深得民心。并多次用自己的薪俸在家乡设置义田,兴办义学,兴修水利。乡民将御赐秩宗衍泽匾额悬于曹氏宗祠,以褒扬其德尚。
秀先学问渊博,著述甚丰。每逢国家大典,撰进诗文,屡蒙紫貂文绮之赐。有《赐书堂稿》、《移晴堂四六《依光集》、《使星集》、《地山初稿》、《省耕诗图》、《衍琵琶行》等问世。他还擅书法,取法钟、王,自成一家。时人以拥有他的书品而为珍宝。

曹秀先卒于任,赠太子太傅,谥文恪。(以上摘自百度百科)
;曹秀先原籍新建县桃花乡鲁江村,即今日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水湖管理处港口村。
 乾隆皇帝曾经降旨建造两座家庙,一是曹秀先家庙;一是刘墉家庙。刘墉家庙位于山东省昌邑市北孟镇小南孟村,已被列入文物保护。近年来全面重修,成为当地著名的人文景观,旅游热点。南北两座家庙,均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但是就文化艺术地位而言,南方的曹秀先家庙远远高于北方的刘墉家庙。.曹秀先家庙在曹家村北面,距村落里余,建成于于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典型的皇帝园林宫殿式建筑,其规模气势恢弘,非常壮观,建筑面积3公顷,前后三进,除了三座大殿外,另有偏殿九十六间,共计九十九间;加上厢房、库房,厨房及佣人住房等附属建筑,总计有屋近两百间。

可以称之为天下第一的是,所有墙壁嵌满了书法石刻。每块石刻大约高150厘米、宽60厘米,共计900余方,琳琅满目,蔚为壮观,其中有皇十一子永?以及达官显要大家名流的经典佳作。石刻主要内容是曹秀先手书《敬恩堂书课》12卷、《古娱堂书课》12卷。史书记载:曹秀先尤其以书法艺术领袖书坛,博极群书,工于诗文,尤善书法书法高古,纯写中锋力透纸背,人得片楮以为宝。石刻碑版甚多。尝进所刻敬恩堂移晴堂书课,赐御临黄庭坚尺牍,着赐书堂集。乾隆皇帝曾封三位书法家为天地人,他们分别是:张照(得天)、曹秀先(地山)、王杰(伟人)。

家庙建成后,乾隆皇帝御笔亲书秩宗衍泽四字匾额以赐,乾隆皇帝另一御书大手笔三字碑亦构亭勒石置于家庙正堂。其后,嘉庆皇帝亦御书西江望族四字赐之。此四字系用绫绸书写,后经裱糊于匾框内,悬挂于家庙戏台正上方。

曹氏家庙建成之后,主要供族中子弟读书用,于是人们又称之冠山书院。因为曹氏家族的文风名扬天下,曹氏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屡屡高中,江南文人士子纷纷仰慕而来求学。据曹氏后人传说,曹秀先上书房总师傅期间,中途曾休假回籍三年,众皇子也随之来此就学。"

上世纪抗日战争战期间,省立赣省中学、南昌劳作师范(南昌师范专科学校前身)曾经相继迁至家庙内办学。

家庙被毁于1953年。镶嵌于墙壁间的书法石刻,按当时曹氏后裔户口计算,每户分得了34(当时全村仅200余户)。由于天灾人祸等各种原因,各户收藏的书法石刻逐渐散失,现仅存50余块。家庙原址现在一片空旷,蒿草繁茂,只有家庙门口的两只石狮还在,东西相对而立,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在风雨中凄凉地守望。
值得庆幸的是所有书法石刻拓片均被原江西省文史馆馆员王咨臣先生保存,至今保存完好。曹秀先的一些书法真迹还散落在全国各地风景胜地、博物馆和民间。家庙的结构图纸保存于道光年间《新建县县志》。 

二、重建曹氏家庙的设想。
经过历史、文化、地理诸方面的综合考察,我们认为,重建曹氏家庙,并以其为核心,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其他优势,打造综合性的历史文化风景区,有充分的理由和条件,是切实可行的,是完全必要的。
显赫的曹氏家族。
从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开始,直至清朝末年,小小的鲁江村、小小的曹氏家族(直至清末,也不足百户),从曹家甲开始,不过数代,出仕为官者竟然有一百余名,其中进士出身者17人(含榜眼1人),而且大多为两榜进士;举人出身者有三十余名,秀才一百七十余名。几乎家家出举人进士。在乾隆、嘉庆、道光时期,曹氏家族更是鼎盛辉煌,名震朝野。民间赞叹:一朝六进士,五里两尚书”(仅乾隆一朝曹家村先后有六人中进士,曹秀先与相隔数里的裘曰修同为乾隆朝的尚书)。嘉庆皇帝曾赐御书西江望族。如此兴旺的家族,即使有着号称华夏第一古村的江西省乐安县流坑古村也相比而逊色(董氏家族在宋、明两代共出进士30余人)。略举数例以示其壮观。
曹家甲(1655―1723),初名必义。字安峰,又字为质。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丁丑科会试第三十五名,殿试第三甲第五名进士。风水堪舆大师,著有《地理原本说》等书。
曹绳柱(1702―1763),字介严,一字匪石,号砥斋,一号蔗湖,晚号寿安居士。雍正五年(公元1727)丁未特授内阁撰文中书舍人。雍正八年(公元1730)庚戊科会试第二百一十三名,殿试第二甲第三十三名进士。初以六部主事用,后旋任湖广道监察御史、江南诸省道台、广西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等。

 (1706―1746),字纬门,又字与纶,号原山。乾隆四年(公元1739)己未会试第三名,殿试第三甲第二名进士,赐进士出身。初授职翰林院庶吉士,旋授编修。丙寅年(公元1746)侍宴瀛台,廷试一等第一名,授奉政大夫。

曹发先(1720―1759),字曙山,号默堂。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戊辰科会试第七名,殿试第三甲第三名进士,赐同进士出身。授文林郎、文选司员外郎等职。  

曹悬华(1751―1807),初名德华,字迪谐,一字山甫,号役山。,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癸丑科会试第四名进士,(公元1795)乙卯补殿试第三甲第五十名进士,充方略馆纂修官,升刑部主事。能诗善画,工画山水人物。
曹师曾(1754―1832),初名祖稷,字叔有,一字根于,号省斋又号云浦。由贡生铨注员外郎,后历任鸿胪寺少卿,内阁侍读学士,大理寺少卿,升太仆寺正卿,大常寺、大理寺正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诰授荣禄大夫。
曹联桂(1803―1854),字子固,号馨山。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乙未科中式第二百四十五名进士,殿试一甲第二名(榜眼)进士,赐进士及第。初授职翰林院编修,后调淮安府知府等职,例授中宪大夫。  

曹本章(1862―1945),字燕甫。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以文童报效河工,历署龙溪、华葑、崇安星村等县县丞。升龙溪县知县,直隶州知州,漳州府知府等职。民国初署福建西路观察使,福建宁、漳道道尹,大总统府参议,财政部参事等职,后调江西省财政厅厅长,豫章道道尹、江西省省长护理。
裘曰修和裘皇姑

五里两尚书指同时担任尚书的曹秀先和裘曰修。说是五里,其实两家相距咫尺,鸡犬相闻。曹秀先长裘曰修4岁,两人同榜进士,同朝为官,同乡之谊,君子之交。中国数千年历史,五里两尚书确实罕见

裘曰修(1712―1773),字叔度,一字漫士,出身诗礼世家,三代六位翰林。乾隆元年(1736)中进士,历任礼、刑、工三部尚书。深得乾隆帝信任,乾隆称赞他品学端醇,才献练达。六十岁时请归家乡,乾隆赠诗挽留,加封太子少傅。

 裘曰修还是名重一时的文学家,曾任《清会典》总裁。奉敕撰修《热河志》《西清古鉴》《钱录》《秘殿珠林》《石渠宝及》等大型著作。著有《裘文达公文集》六卷,其中《治河论》上中下三篇,是我国治水理论中的宝贵财富。
裘曰修之妻熊氏,更是传奇人物。千里进京告御状,后被皇太后认作义女,诰封一品夫人,人称裘皇姑 裘皇姑的传奇故事仍在民间广泛流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裘氏家族也是一个显赫的家族,其辉煌也不亚于曹氏家族,同样是人才辈出,高官满门。不过几平方公里的范围,同时出现两个显赫的家族,这是是南昌历史上极其辉煌的一页。说到南昌的人杰地灵,怎么能忘记曹裘两大家族呢?

3、官吏墓葬群

围绕着家庙,在附近的小丘间散落着罕见的清朝官吏墓葬群,约有50余座。如此密集的古代达官显贵墓葬群,不仅空前,更是绝后。可以断言,中国今后不可能再出现这种古代风俗的墓葬群。不可再生的历史遗迹,保存下去,留给后人,其意义绝不是几亩地皮所能够相比的。其达官显贵,仅举数例:
曹家甲(1655―1723),初名必义。字安峰,又字为质。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丁丑科会试第三十五名,殿试第三甲第五名进士。风水堪舆大师,著有《地理原本说》等书。
曹秀先 礼部尚书、四库全书总裁、上书房总师傅、赠太子太傅"

  翰林院编修;

曹悬华 内阁中书、刑部主事;

曹师曾 太常寺少卿、兵部左侍郎加一级;
曹联桂 进士及第(榜眼)
 曹和济 资政大夫
曹石馀 内阁中书、资政大夫

曹子高 奉政大夫

曹敦中宪大夫、通奉大夫
曹公度 中宪大夫、通奉大夫
曹和泽 奉政大夫

曹孝桢 奉直大夫
曹咏祖 中宪中夫、文林郎
曹本章 总统府参议

曹氏家庙方圆数里,目前还是连绵起伏的荒丘。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里将是美丽的满载历史文化风景区。丘陵起伏,小溪淙淙。果园飘香,百草丰茂。曹氏家庙,名震天下。尚书故居,古朴典雅。书法碑刻,艺术瑰宝。官吏墓群,空前绝后。历史遗迹,生态世界。内涵独特,风景优美

现在,曹氏家庙遗址及官吏墓葬群正处在经济开发区之中,四周已经被现代化工业区所包围。我们担心,一旦这里被夷为平地,被现代工业所取代,南昌数千年来最具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彻底毁灭,那么我们将永远愧对后人。
重建曹氏家庙的社会意义

南昌是历史文化名城,城市的历史文化常常是依据历史文化建筑来表现的。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特别是历史文化建筑更是城市的品位和特色。欧洲的城市建设,为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无论是怎样地大踏步前进,然而,他们始终坚持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
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是文化软实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必然极大地促进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必然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历史文化建筑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和形象、展示了城市的精神和内涵,而且也是最宝贵的旅游资源,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我们之所以提出重建以曹氏家庙为核心的历史文化风景区,就是因为它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厚重的经济价值

1、   曹秀先是南昌历史上第一名人,曹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

我们认为,曹氏家庙的历史地位绝不在滕王阁之下。虽然滕王阁现在几乎已经成为南昌的标志,这实际上是由于王勃《滕王阁序》的影响。现在重建的滕王阁并不属于历史文化建筑,就其本身而言,历史文化的内涵并不深厚,仅仅是有滕王阁之名,高大雄伟而已。由于内涵的空乏,所有现在有人诙谐地称之为滕王壳

仅从充《四库全书》馆总裁” “受命在上书房总师傅行走(俗称帝师太子太傅” “书法艺术领袖书坛三个方面来看,曹秀先的社会地位绝对不在文化名人纪晓岚之下。在南昌数千年的历史上,曹秀先理当首屈一指。
现在,新建县大塘的汪山土库已经作为历史文化建筑得到了全面修复。如果说,汪山土库得到全面修复的原因是一门三督抚,那么,曹氏家庙重建的理由就至少是汪山土库的一百倍

自曹家甲开始,繁衍数代,出进士17人,出仕为官百余人。代代出进士,家家出官吏。如此鼎盛壮观、如此奇特的家族,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绝无仅有。
国家公安部2009年身份证数据库数据:曹姓排名第27位,曹姓人口7300万。海外曹姓及其后裔百余万。人才辈出,群星灿烂,重建的曹氏家庙一定会成为天下曹氏后人顶礼膜拜的圣殿。

2、曹氏家庙是中国祠堂文化和书院文化的最杰出代表。
祠堂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祠堂的基本功能是祭祀祖先,祈求祖宗保佑。以血亲关系的延续为纽带,把全体家族成员联系起来,起着维系、团结家族的作用,形成宗族内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宣扬孝敬父母、长幼有序、光宗耀祖。每个姓氏家族都建有祠堂祠堂遍布全国各地乡村城市。但是,能称之为家庙的(帝王的家庙称之为太庙”“宗庙),必须由皇帝降旨。清朝乾隆皇帝仅降旨建曹秀先家庙刘墉家庙,由此可见曹氏家庙在我国祠堂文化中的领袖地位。
书院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宣扬儒家思想,学而优则仕曹氏家庙又是冠山书院,主要供族中子弟读书用。鼓励曹氏子弟刻苦读书,培养曹氏子弟走科举考试出仕为官之路,忠君报国光耀门楣。百余年间,冠山书院走出进士举人数百名,可谓全国书院之最。一时名震天下,江南学子纷纷慕名负笈求学。

3、曹氏家族是中国耕读文化的最杰出代表。
近年来,耕读文化在中国的文化艺术界和哲学思想界得到了极为崇高的评价,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中,耕读文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这两句话是耕读文化的核心。耕读文化体现了儒家穷则独善其身和道家复归返自然的人格精神,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有着很高的道德价值。当然,不一定要亲自从事农业劳动,但是一定生活在农村之中,以体验民间生活,以培养高尚情操。他们的希望是读书人仕,光宗耀祖,他们的理念是读可荣身,耕可致富
曹氏家族生活在赣江之滨的农村,丘陵绵延绿,白水湖波清。鱼米之乡,民风纯朴。曹氏家族以忠孝节义为纪纲,以耕读勤俭为本务,培养子孙以读书求出仕,光宗耀祖。所以他们具有陶渊明辛弃疾那种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质无华的气质与情操。;

曹氏家族在百余年间,出仕为官者一百多人,其中不乏朝廷显贵。然而,他们为官清廉,为人正直,是真正的一等人忠臣孝子。从曹秀先芝田”“冰持,号地山来看,就可以看出耕读文化在他内心深处的影响。百度百科评价曹秀先:“为官清廉,人称诚敬勤慎,秉公执法,深得民心,这就是古代耕读文化培育出来的清官形象。
在现代社会,广泛宣传古代的耕读文化和古代的忠臣清官,对于反腐倡廉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4、中国古代第二大碑林。

西安碑林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古代第一大碑林,那么,曹氏家庙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古代第二大碑林。整座曹氏家庙的墙壁镶嵌了九百余块书法碑刻,蔚为壮观,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这些书法碑刻,除有乾隆皇十一子永?以及达官显要大家名流的经典佳作,主要内容是曹秀先手书《敬恩堂书课》12卷、《古娱堂书课》12卷。史书记载,曹秀先书法高古,纯写中锋力透纸背,人得片楮以为宝。古人以得到曹秀先片纸只字为宝贝,由此可以断定,曹氏家庙碑刻的书法价值应该价值连城。
书法碑刻的主要内容是作为上书房总师傅的曹秀先给皇子们和子孙们的讲课教材,既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又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古代皇帝是怎样培养他的皇太子、皇子们的,先生们是怎样塑造他们的品德和素质,怎样传授他们治理国家的措施和能力,这些问题大概是很多人、特别是成为父母的人,都是非常好奇非常关心的。

虽然碑刻原件仅存50余块,但是由于全部的碑刻拓本保存完好,只要运用现代电脑石刻技术,书法碑刻全部再现原貌是轻而易举的。
曹氏家庙的书法碑刻重见天日,西北和东南两座历史书法碑林遥相呼应,相得益彰,成为中华历史文化宝库中的双璧。像西安碑林一样,曹氏家庙的书法碑林也必将成为天下书法艺术家以及爱好者顶礼膜拜的艺术殿堂。

5、全国罕见的综合性历史文化风景区。

全国的历史文化景区千千万万,但是基本上都是单一性的。例如:故宫、十三陵、长城、兵马俑、莫高窟、马王堆博物馆等等。

南昌重建的曹氏家庙历史文化风景区是全国罕见的综合性历史文化风景区,内涵丰富而独特,适应人群广泛,雅俗共赏,老少咸宜。不像西安碑林,主要是书法家感兴趣;不像青云谱,主要是国画家感兴趣。这里有皇帝钦赐的家庙,有两个显赫的家族,有古代第二大碑林,有古代官吏墓葬群,有连绵起伏的丘陵,有蜿蜒流淌的小溪,有唐朝古寺的晨钟暮鼓,有四季飘香的果园花圃。

这里地处新城区,和老城区隔赣江而相望,是城市之中难得的一片原生态丘陵。紧邻市区,交通发达,道路通畅。如果从八一广场出发,走洪都大桥英雄大桥,大约半小时车程。
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历史文化名城,是依赖历史文化建筑来体现的。历史文化建筑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历史文化建筑,是历史的脚步,是时代的印记,是先人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南昌是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但是,由于保护不力,历史文化建筑现在已经是所存无几。今年2月,在市政协的协商会上,对于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问题,市委书记余欣荣作出指示:已经失去了的,责任不在我们。如果现在再失去,那就是我们的责任。余书记的讲话,肯定了南昌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的重要意义,也标志着南昌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工作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