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曹氏网
曹氏丛谭
当前位置:首页 >> 曹氏丛谭
为民请命的曹崈,值得你记住!(一)
发布时间:2021-10-12  |  阅读量:557

又到了阴雨绵绵的秋季,对于今人而言,享受的是那一份久违的清凉和舒爽,然而在800多年前的江阴,连绵不绝的雨水却代表着无尽的苦难——农田被淹、粮食绝收、横征暴敛……宋代诗人陈刚中所写的诗句,正是这一局面的真实写照:
       暨阳古泽中,今岁仍大水。
       舟行民田中,一浪四十里。
       农夫相对泣,父子饥欲死。
     宋孝宗年间,江阴在10年时间内,一直遭受洪水灾害的困扰,前后被淹没的农田达到一百六十七万亩,朝廷共宽免了一两万石的税粮。到了乾道丙戌(1166年),知军徐蒇在朝廷支持下,疏浚了江阴的多处水利设施,总算改变了江阴被洪水困扰的状况。
      事实上,徐蒇能够治水成功,与曹崈的努力密不可分。方志里节录了曹崈写给徐蒇的信件《與知軍徐宗丞水利劄子節文》:
      崈竊見江陰地勢在浙西最爲卑下 ,當運河下流,與常州地界參錯。其水自常州經由申港 以入于江,逐時潮汐,捲帶沙土,壅塞港道。至春夏之交,雨水無從發泄,或已布種而渰沒,或水不退而失時。況丹陽練湖、白鶴諸溪一帶之水,西自常州黃汀堰來,每上水大,必決而入于江陰。其南太湖、震澤、吳松、梁谿一帶水大,又皆溢于運河,皆自五瀉堰奔衝而下申港、利 港。出江之口不決 ,其水聚而不出,不知江陰疆界多少,而能受諸處有入無出之水乎?其害惟江陰尤甚。今幸有出江之口,不能疏通 而使之通,宜乎無有豊歲,公私所失益多,民亦漸皆流徙。若非使府矜憐哀憫,特爲申明,則二港之河終不能開,鄉民無從得食。
      在文字之后,编写者写到“后河役并兴”,可知这封信件对于徐蒇治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治水经过来看,徐蒇先期征询了江阴父老的意见,曹崈的这封信当是在此时写给他的。从治水结果来看,徐蒇在重修蔡泾闸之后,又疏浚了利港和申港两条河道,其治水思路与曹崈提出的理念是相吻合的。


  图中红框从左向右依次为利港、申港、蔡泾闸

     “上不耗國用,下不歛民財。是舉也,善之善矣!”这是徐蒇治水得到的高度评价,曹崈自然也是与有荣焉。
    曹崈,字宗山,宋绍兴八年(1138)进士,官至监尚书六部门。他长期在外地为官,但是一直心系家乡,对于牵涉江阴利害的问题,积极发声。

      当然,他为民请命的案例,还不止建议治水这一件。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页:北宋往事-曹蒋联姻
下一页: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