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曹氏网
曹氏丛谭
当前位置:首页 >> 曹氏丛谭
文雅公后裔元末迁徙上海之线索
发布时间:2019-05-29  |  阅读量:496

文雅公后裔一支,元末迁徙至上海的线索,在宗谱中未有记载。最近在四库全书文献中,找到了相关线索。元至正十五年乙未(1355年)张士诚军队攻城略地,十月六日地起白虹,是日午,江阴城陷。铜陵教授曹思顺,遭战乱忧悸殁。家人逃亡途中,既兵猝至,思顺之子曹传被重创,几近气绝后复苏。两妹曹淑清,曹淑宁,宁死不受辱胥蹈刃死。所幸姐曹淑靖和年幼外甥有幸逃脱。两年之后,同曹传一起在元至正十七年丁酉(1357年)转迁上海。曹传,假馆授徒教书十年。元至正廿七年丁未(1367年)四十岁英年早逝,留下二个儿子,长子嗣縉2岁,次子嗣紳尚在襁褓之中。

 

王逢,字原吉,席帽山人,江阴人,元代避地吴淞江,后筑室上海之乌泾,著有《黄道婆祠序》,《上海静安寺钟铭》等文,收录于《四库全书梧溪集》,同虞门曹氏有深厚交往,虞门曹氏宗谱有他所撰写《宋左侍卫将军鼎湖曹公传》。曹传逃亡時随身携有父亲遗稿,对王逢说道: “仅保此一束,天不斩丛桂余泽…”。王逢在遗稿卷头题写《奉题曹先生柏窗卷》,文中提及自己曾撰写曹传父亲曹思顺的墓志铭,并对其子曹传的才华大加赞赏,赋诗曰:“丛桂坊西古柏青,韵含风露杂琴经;先生久作芙蓉主,喜有余荫覆鲤庭。” 两人在异地他乡结成忘年之交。《同曹传幼岩承平文允宿张会嘉西斋》生动描述了他俩交往细节和思乡情绪。

 

元代松江府之乌泾镇,位于现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龙吴路附近。曹传迁居地点可能距此不远,文中提及的林塘,或许就是吴淞江即现黄浦江对岸的三林塘。雁遵序蓬轉穭食兮方及此海塢假舘授徒兮, 相关线索并不多。文雅公后裔在元代迁居上海,应该已经在此繁衍扎根,枝繁叶茂。曹传两儿子当时尚年幼,或许至今他们后代还不知上源的历史。但是,只要没有改名换姓,只要没有夭折遇害,只要还在编修家谱,总会留下记录的,需要大量时间精力去大海捞针,期待有进一步的发现。

 

------------------华丽的分割线-------------------------

【以下整理于2019/5/28】

 

浦东之说有误!曹传家族的迁居地,位于现上海市松江区。

 

依据之一:“过江上冢知何年,过江上冢待兵戢…”,诗中的这条江,并不是现在的黄浦江,可能指当年的吴淞江。明代以前,吴淞江是太湖的主要出海通道,。明永乐年间,开挖“黄浦夺淞”工程,将一条名为黄浦的支流小河与吴淞江沟通后(现黄浦江中段),经范家浜(现黄浦江东段)汇入东海,吴淞江(现苏州河)反而成为黄浦的支流。元末没有宽阔的黄浦江面,所以不存在所谓浦东,浦西之说。


依据之二:“东家枇杷花满林,远山秀列九青簪”的九青簪,指的是现上海市松江区境内佘山地区的九峰。松江的九峰三泖,山明水秀,文物众多是著名景点。九座山峰分别是佘山、天马山、横山、小昆山、凤凰山、厍公山、辰山、薛山和机山,九峰均在海拔100米以下。远眺青山九峰逶迤,王逢诗兴大发作诗:….远山秀列九青簪….。


依据之三:据史料记载,王逢,席帽山人,原籍江苏江阴,后避兵祸于无锡梁鸿山,游松江,筑悟溪精舍于青龙江畔青龙镇(今属上海市青浦县),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三月二十八日移居乌泥泾宾贤里。他和虞门曹氏幼岩公曹传的交集汇聚之地可能是松江横泖。“…席帽山人.避地无锡梁鸿山,未几,迁松之青龙江,既又移居横泖,卜隐乌泾…”。横泖,位于松江府泖湖之东,松江九峰之北十里,吴淞江黄渡之南三十里,现上海市松江区佘山镇淀浦河畔。

  元至元年间(1340年)达卿公梅南曹先生在松江府任知府杨太守伯野召的府幕,府辖华亭,上海两邑,这是文雅公后裔在上海地区居住生活的最早记录。同是文雅公支的曹传和姊甥,元至正十七年丁酉(1357年)转迁上海,是否为投靠在上海松江府生活的近房近支,目前没有找到相关的记载。曹传卒于元至正廿七年(1367年)是元代末年,长子嗣缙2岁,次子嗣绅尚襁褓之中。四年之后的明洪武辛亥(1371年)第五次宗谱续修,两人均未缺登。证明或在近房族人的庇护下,或姑母曹淑靖精心抚育下,兄弟两人健康成长,他们的后代,至少在几代人之间一定会传述家族的历史渊源。岁月悠悠,明天順庚辰(1460年)第六次宗谱续修,已经是近九十年之后的事情。路途遥远,他们的子孙经过五、六代人之后,渐渐失去了祖源信息。家族繁衍发展生活安定后,他们一定会组织编修宗谱,重新开始寻祖问宗。大胆推测,这个时间跨度应该是一百多年,也就是曹传家族后人最后同江阴总祠失联的公元1371年之后的一百年即明成化年间。

 

元末明初,天下大乱,各地曹氏纷纷逃亡。很多找不到上源的曹氏支系,始迁祖都是这时代人物。明清安定下来后才重新修宗谱,由于年代久远,有的是记录家族口述传说,也有的是找历史名人编入家史。中国人传统文化讲究尊祖敬宗,相信很多也都是当时的无奈之举,苦苦找寻也没有旧族谱和祖源信息是主要原因。明代太近,元代太乱且异族当道,那么找前朝宋代曹氏名人,找开国元勋,或许是当时不少曹氏分支的选择。如今时代进步,通讯发达,互联网更加强了各地曹氏的信息交流互通,有些几百年的误会也终于获得澄清,或许发现自己真正的祖先和家族历史,一点也不比错认的所谓祖宗名人逊色,事实上已有这样的真实例子出现。

查找文雅公后裔的线索过程中,发现上海地区有这样几支曹氏家族,抄录如下,提供各位本家参考,欢迎补充,欢迎斧正,谢谢!


      1)龙丘曹氏。居地松江
      先祖:[宋]曹初芳;始迁祖:[明]曹廷一

      龙丘曹氏本居河南,唐时迁浙江衢州.北宋时有名初芳者迁于龙游(即龙丘)。始迁祖廷一,明代迁至松江荡湾里。(据龙丘曹氏荡湾小宗谱)


      2)平阳曹氏。居地浦东
      始迁祖:[明]曹守常

      平阳曹氏为北宋开国元勋济阳王曹彬之后人,南宋年间南迁至上海。始迁祖曹守常,入赘迁至浦东,于明代在浦东高行镇设立总祠堂。

      查阅曹氏这一支宗谱,尽管有记载“…世系另起前此谱牒(吾族宗谱创自宋代)毁于倭寇之乱,大多莫考…”,但是,宋进士谢国光在宋末咸淳八年(1272年)写下的《范溪旧序》,是证明该家族自宋代迁徙至上海的最有力证据。“熙宁七年置上海镇于华亭”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载明上海建镇确切年代的宋代史料。

      《范溪旧序》摘录:
       …沪渎曹氏,亦置族谱而属予序焉…曹姓,始于晏安,又有云振铎,均属黄帝之裔,由周而汉代有闻人。唐太和初,鹤林讳大中间进士讳邺,或显或隐,流泽愈繁。至我太祖皇帝开国时,济阳王彬,仁武清介为良将第一,大中进士之孙也。景德明道间,魏公利用两使契丹,功存社稷。而济阳之子若孙又能克绍家声,勋业栏然。及孝慈皇后母仪天下,四十余年,圣德神功,古今所罕觏。故国朝仕族,曹氏为最著,而在吾嘉禾(政和七年改秀州为嘉禾郡)者尤曰闻家云:小蒸一宗乃鹤林之后;新溪一宗乃魏公之后,建炎再造大宗伯辅宸公扈,因宋室多,故而迁居临安。族从而徙者,凡十有余人,遵而家扵上海镇(熙宁七年置上海镇扵华亭)者,则济阳之裔也。盖曹氏系出太和者为西宗,系出建炎者为东宗,宗虽分而氏则一,安知夫邺之兴霭其先非出自一人耶,是谱也…….。咸淳八年岁次壬申秋七月既望郡人谢国光拜手书。


      《编辑总谱记》摘录:民国十七年秋1928年
       …世系另起前此谱牒(吾族宗谱创自宋代)毁于倭寇之乱,大多莫考。由范溪,即吴淞江之范家浜,或谓即沪西曹家渡,东渡赘于护塘季氏。按俗例,入赘而为子者则改姓,入赘而不为子者仍本姓,遂卜居焉,是为始迁祖。因辑世系图以备稽考焉。公讳守常,明永乐甲午举人…

(笔者注:范家浜,位于现上海浦东新区高桥黄浦江段。沪西曹家渡,位于现上海长宁区。两者地理位置完全不同)

      3)崇孝堂上海曹氏。居地嘉定
      始迁祖:[明]孟春公,明代从松江迁嘉定。

宗谱摘录:

 首先,这支曹氏宗谱记载:“我曹氏出宋济阳武惠王后,为南渡十八房之一。先世谱牒具存。自元季乱,明初,播迁世次短缺,不敢妄录是谱。祗就明成化间孟春公初迁上海者为始祖,阙疑传信所以志慎也,兹照依旧谱。”

同时对曹氏姓氏历史来源,武惠王曹彬南迁各支,上海华亭广富林,青浦,锦溪的曹氏分支的十八房出处有说明。对嘉定曹氏本支的说法则是:“…而由苏之嘉定徙上海者则独宗…”。

 

上海曹氏族谱(世次录卷 )摘录:

“第一世,孟春公讳阙,明处士相传业医,生于明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年)享年四十九,茔墓无考。娶丁氏里族生卒俱无考。子诚。…”

另外,惊见有记载:

“…十八房或曰有四支焉。曹之居江浙者,半十八房后。扬之泰兴,如皋,润州之金坛,常州之江阴皆是。而子姓留河南者尚多..”。

互联网上的词条,“今江苏省江阴县曹姓,…等都是南迁十八房中曹氏”这错误观点,应该出处在此。

  本无意妄议点评这支曹氏族谱,但作为江阴虞门曹氏后人,有必要指出这同历史事实明显不符的错误之处,以正视听。


写于2019年5月29日星期三

66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