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曹氏网
曹氏丛谭
当前位置:首页 >> 曹氏丛谭
“江阴虞门曹氏宗谱”历次主修人及其时代背景简介
发布时间:2015-04-04  |  阅读量:627

“江阴虞门曹氏宗谱”历次主修人及其时代背景简介

探究<江阴虞门曹氏宗谱>之七十一

<江阴虞门曹氏宗谱>自六代孙、进士曹确于北宋熙宁乙卯年(1075)创修首谱始,至今已有940年。在近千年的传承发展中,阅尽人间沧桑,经受了时代跌宕起伏的磨难,历代先祖不辞辛劳的接力传送,已经历17次首修续修,使一世祖曹塾开祖1100余年来,一脉相承的家族史,昭穆燕行,世代有序,一目了然展现于今世。

<江阴虞门曹氏宗谱>是今天数万子孙最宝贵的财富,是今天数万同根子裔相认相聚、凝聚团结的根本。

<江阴虞门曹氏宗谱>得以延续至今,凝聚了历代历次主修人及参修者的心血汗水,宗谱是他们无私奉献的结晶,今天子孙们应牢记他们的功绩,流传万代,与谱同辉。

为方便统而观之,以宗谱记载和历史资料为据,经搜集整理,现将历次主修人资料及续修时的时代背景逐一简略介绍。

1.首修谱创修于北宋熙宁乙卯(1075)年。

主修人:曹确。虞门曹氏六代孙,文琇公次子。居江阴城后底泾。

曹确生于宋景佑元年(1034),卒于宋熙宁九年(1076),享年43岁,夫人任氏,育12女。

确公于宋嘉佑四年(105925岁时中进士,为虞门曹氏首位进士,开启了虞门曹氏发达之门,历任:温州司法参军,江宁府溧阳主簿,池州石隶令,试秘书省校书郎,守杭州于潜县令,徙国子监直讲。公知识渊博,著有书:易论语、孟之义,其它经解数拾卷,歌诗古文数千篇藏于家,宗谱三卷记有数篇檄文流传于今。守官所至有惠政。

卒后,赐进士状元及第翰林院修撰佘中,为其撰写墓志铭。佘中在撰写的墓志铭中曰:“君讳确,字公易,生平笃志强学,于六经之言无不探讨精义,以求所谓”“表里始终如一,其居官则理烦治剧,刻苦不少懈,”“与之议论今古,治乱革弊,扶危奋节,解纷应变,皆思虑审熟。”“呜呼,所谓大醇而无小疵者,君无惭焉。”状元佘中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首修谱是他回家养病期间抱病修成,谱成后一年后病逝。确公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并将生命的最后一刻贡献给了家族,谱成后即逝,厥功至伟。确公享年43,英年早逝,举族悲痛惋惜。

首修谱序中曰:“自始迁祖以至确祖孙六代年仅百余,服属未疏,见闻可据”可见首修谱时,全族人口有壹百多号人,聚居于江阴城内后底泾,全族相互熟识,守望往来。

时代背景:宗谱首修于宋熙宁8年(乙卯),熙宁为宋神宗年号。确公自中进士后,在朝为官共17年(10591076),英宗时期8年,神宗时期9年。英宗为北宋第五代皇帝,神宗为第六代皇帝。确公为官期间为北宋中下期,是北宋由强转弱的时代,此时朝庭上下改革呼声甚高。熙宁二年(1069)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了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改革运动,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确公为官中后时期就是在这样朝庭内部进行剧烈改革的年代中度过的。

确公的首修谱正是诞生于神宗“王安石变法”剧烈进行时期。

2.二修谱修于宋开禧丙寅(1206)年,距首修谱132年。

主修人:曹溱,五代孙文琇公后裔。祖居江阴虞门村。

曹溱,虞门曹氏十代孙,生于宋绍兴乙亥(1155),卒于宝庆丁亥(1227),享年73岁,曹桧长子,夫人梅氏,子三:锏、铭、锖。行实有录,乾隆八年补载县志。

溱,字涣之,诰授朝奉大夫,福建路市舶提举,敕封左朝散大夫,以孙贵,赠金紫光禄大夫,三子曹锖进士及第,其孙曹址为南宋理宗皇帝驸马。

时代背景:溱公生于宋绍兴乙亥(1155),即南宋第一代皇帝赵构执政(11271162)后期;卒于宋宝庆丁亥,即理宗皇帝执政(12241264)初期,一生共经历南宋五代皇帝:宋高宗赵构(南宋第一代)、宋孝宗、宋光宗、宋宁宗、宋理宋赵昀。北宋被金灭后,赵构逃至南方,建立了南方政权,首都先期建于绍兴,不久迁杭州,称南宋,偏安一隅。溱公生平这段时间,正是宋金战争结束后南宋的一段太平时期,经济恢复,百业兴旺,依靠南方富裕的鱼米之乡的赋以,包括皇帝在内的王公贵族过着骄奢淫逸的富足生话。

溱公正既是生活在南宋的一段相对繁荣太平的时代,二修谱应在“太平盛世”时修订,是南宋偏安一隅时的产物。

公卒后,由左丞相谢方叔为其撰写墓志铭。墓志铭中记有一段其生平赞语及与纂辑宗谱有关的文句:“公讳溱,字涣之,姓曹氏,丰姿秀伟,端严敏悟,少常往来鹅湖鹿洞间,与诸君子绪论。熙初,由邑庠贡入太学。试铨,部授处州丽水主簿,转杭洲临安丞,累迁福建路市舶提举,司兼提举常平茶盐爵、朝奉大夫,所部肃然,廉能之声甚著。开禧改元,丞相府稔公干济才,欲引置府下,公即托疾辞职,纂辑宗谱,以守先待,后乐临安湖山之胜,遂寓居焉。”由此看来,二修谱是在溱公辞职后,往来于临安湖山之胜、江阴虞门老家间,并在临安湖山之胜寓居之所整理完成的,溱公将晚年的安享时光贡献给了家族。

为什么二修谱距确公首创谱132年之多,原因是首修谱后,北宋经历了金兵进犯,徽、钦二帝被俘,直至北宋灭亡,最后皇室逃亡南渡,建立南宋。在南宋安定的一段时间内,十世孙曹溱才得以有了修谱的安定环境。

二修谱距首修谱有132年,可见难度极大,所费精力非同一般,如此时不能修成,祖宗脉络之魂一一宗谱则可能断矣。溱公在此关健时刻,不畏艰难,不惜辞官而为之,挺身而出,揽修谱大任于己身,可敬可歌哉。

溱公二修谱成十年后,即宋嘉定甲戌(1214),十世孙沿公又进行了续修,由于相隔太近,实际应是补修,故此次续修未列入17次续修序列之内。但沿公甲戌之修,应对宗谱进行了充实完善,同样应记住他。宗谱五卷第二十七页十代孙栏记曰:“沿,字顺伯,一字梦得,乡贡士,尝修族谱,子一金。”沿公为五代孙文雅公后裔,居江阴后底泾。

3.三修谱修于宋淳佑己酉(1249)年,上距二修谱44年。

主修人:曹晔,虞门曹氏十二代孙,五代孙文雅公后裔。居江阴后底泾。

曹晔,一名约,字间叔,乡贡士,生、卒不明。无锡玉祁曹氏始迁祖大有公之祖父。

时代背景:曹晔三修谱修订年于南宋淳佑己酉年,即公元1249年,是理宗皇帝执政(12241264)后25年。

在理宗执政10年时,即1235年,蒙古大军窝阔台发动了大规模侵宋战争,宗谱修辑时,宋蒙战争已进行了十五年,而且还在激烈进行下去,蒙军步步进逼,宋军节节败退,境土日蹙,南宋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偏安一偶之梦日显危机。前方吃紧,后方偏安,杭州城内昏君奸党,继续呈现“歌舞升平”的景象。。三修谱修订时,正处于这个年代。宋蒙战争恃续了四十多年,直至宋灭国。三修谱是宋代最后一次续修。

4.四修谱修成于元大德甲辰(1304),上距淳佑己酉三修谱56年。

主修人:曹煜之,虞门曹氏十三代孙,五代孙文雅公后裔。居江阴城后底泾。

煜之公,字君晦,号月心,本州教授,生、卒无记,子二:无易、无咎。

时代背景:1279年,宋正式灭国,四修谱(1304)修成于元初,此时元虽建立,但并无稳固,与宋各地、特别南方宋残余军队还在战斗,反元民间武装力量活跃,战火继续。在四修谱序中曰:“当宋元之际,兵烽不靖也”。可见四修谱是在改朝换代的战争年代写成的。

煜之公为宋末人,曾在宋末为官(本州教授),一生横跨宋、元两代,目睹了宋朝的衰亡和元皇朝的建立,对宋元战争亲历其境,也见证了后底泾曹氏的兴衰。从四库全书中所载的其子无易求元著名文士陆文圭先生为四修谱所写的跋文中,可清晰地看到后泾曹氏在宋末元初的两重天。陆文圭先生的跋文如下:“余幼聞鄉老言:後涇曹氏,自蘇之梅裹徙居暨陽,三百余年,詩書之澤延袤不絕。由章橋迤西抵北至叢桂坊,院如蜂房,家有衖道相通,時節朔望往來。鷄初鳴,男女咸起,盥櫛具冠帶。黎明,適父母尊長之所,省問拜跪,祁寒盛暑不輟。既退,男入師塾,婦具膳,閨門内外,斷斷如也。或遇諸途,步趨端謹,長幼推讓,言語敦厚,文彩蔚然,不問而知為曹家子弟也。捧鄉書列仕版者,金紫銀青,兩派而下,累百十人。盛极而衰,迈世老宿行辈凋落,后生见闻日寡,习尚转移,家业废坠者有之。”可见,煜之公之四修谱是在宋末元初后泾曹氏由盛转衰的境况中写成的。

后底泾曹氏衰败湮没,显然是宋元改朝换代战争造成的,煜之公在国家动乱的战争年代完成四修谱,其艰辛难度可见。由于在战乱期间元兵对江阴后底泾的摧残,曹氏子孙大量减员,被元兵杀戳者有之,四处逃离者有之,无疑给煜之公四修谱修辑带来极大的困难,谱序中记载:煜之公在十一年之后,又对四修谱复加以润色,即进行了补充修正,也说明四修谱在修辑中受到了宋末元初战争的纷扰,族裔变化复杂,传承登录无法完整,十一年后加以修补成为必然,虽然如此,四修谱中后底泾文雅、文彧公两大支系后裔有大量男丁断登,至今只有很少部分传承于江阴之外,几乎灭绝,呜呼哀哉。

从四修谱修成后,十一年后又加以润色补修看,其后面藏有深刻的历史背景,改变了虞门曹氏正常的传承,试想那些在四修谱中大量失登不见的子孙如正常能得以传承下来,今天的虞门曹氏将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家族!其时大量曹氏子孙的的断登,不是煜之公的漏登之结果,而是战争留给虞门曹氏家族创伤的印记。

四修谱的修成,耗费了煜之公大量的时间和心血,煜之公是位可敬可佩的先祖,功莫大矣。

煜之公之四修谱,是虞门曹氏宋末元初跨朝代的续修谱,也许是心中滴着血写成的。

5.五修谱修成于明洪武辛亥(1371),上距四修谱68年。

主修人:曹永固,虞门曹氏十六代孙,五代孙文琇公后裔,驸马曹址长子殿前都统制涣之公玄孙。居虞门村。

宗谱五卷六十页传承登录记:“永固,德琮长子行祥七,字子贞,明洪武中修族谱。葬虞门村北,行实有录,子一:洪。”

时代背景:五修谱修成年明洪武辛亥(1371),即洪武三年,是明皇朝建立之初。中华大地又一次经历了改朝换代战争洗礼,由天下大乱迎来天下大治。史料记曰:“洪武元年,明朝军队攻占元朝大都,结束了蒙元在中国统治。明朝洪武年间,实行了较为开明的经济政策,鼓励生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低层民众的地位,社会迅速从元末的战乱中恢复,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五修谱正是在百废待兴的“洪武之治”初修成,之前的大规模战争,带来的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逃难逃荒,人口不正常迁徙等战争后遗症尤存,虞门曹氏子裔所受战争之害也不能例外,流离迁徙者众多,给其后的五修谱的修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永固公的五修谱修辑工作量是极大的,在遭战争劫难之后,对散处各地的子裔搜集登录并非易事,充满辛劳。

五修谱是元末明初跨朝代续修谱。

6. 六修谱修成于明天顺间,上距五修谱90年。

主修人:曹浦,虞门曹氏十八代孙,五代孙文雅公后裔。居邓阳。

曹浦,字汝州,资补散官,配陈氏,子三。

时代背景:明天顺间,为明代第六任皇帝英宗朱祁镇执政期,天顺年号是其向第七任代宗皇帝即其弟朱祁钰发动政变复位后的年号(14571464)。

为什么明六代帝向七代帝政变夺权复位,此颠倒之说是明皇朝的特有史实,关健在“复位”二字。

六代帝朱祁镇与七代帝朱祁钰是两亲兄弟,明五代帝宣宗二子,朱祁镇为长子。宣宗死后,由长子朱祁镇9岁接位,即六代帝英宗,年号正统,由太皇太后张氏主政,国泰民安。张氏死后,宠信太监王振,王振遂广结朋党,启明代宦官专权之端。十四年,瓦刺入犯,听从王振之言亲征,抵土木堡大败后被俘。其弟朱祁钰被拥戴为帝,即代宗,改元景泰。代宗重用于谦等人,组织北京城保卫战,打退了瓦刺的入侵。即位后整顿吏制,使吏治为之一新。英宗被放回后被冷遇软禁于南宫,心存不满。八年,石享等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复位,改元天顺。代宗病中被废黜软禁气死,终年30岁。是朱棣后十四个皇帝中唯一没有葬入十三陵的明帝王。

曹浦在英宗复位的天顺年间,完成了宗谱的第六次续修,虽先前发生了宫廷内乱和外族入侵,但很快平定,六修谱应还是在太平年中修辑完成的。

曹浦其时虽是一介小官,在宗谱已90年未修的情况下,不怕年代久远,工作量大,困难多,义不容辞,为宗谱的延续作出了贡献。

7.七修谱修成于明成化癸卯即成化19年(1483),上距六修谱24年。

主修人:曹佐,虞门曹氏十八代孙,五代孙文琇公后裔,十二代孙驸马曹址四子耀之公将军之后。祖居虞门。

曹佐,字宗辅,号桂岩,资补承事郎,宣德己酉(1429)正月生,宏治辛酉(1501)七日卒,配周氏,享年73岁,继配吴氏,再配吴氏,谱有传,子二:时益、时颐。

时代背景:七修谱修成年为明成化19年(1483),为明朝第九位皇帝即明孝宗朱佑樘(1470.71505.5)执政时期。孝宗为宪宗三子,生母穆纪太后。在位期间,即努力扭转宪宗时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清除宫内奸臣,任用王恕、刘大厦等为人正直的贤臣,使明朝再度中兴,并发展成为盛世。史称“弘治中兴”。

七修谱在明“弘治中兴” 的太平盛世修辑完成,这也许是距上谱仅24年再修谱的原因,即所谓盛世修谱多。

8.八修谱修成于明嘉靖癸丑(1553),上距七修谱71年。

主修人:曹湮,虞门曹氏二十世孙,五代孙文琇公后裔,十二代孙驸马公曹址长子耀之公后。祖居虞门。

宗谱五卷记:“湮公,字希诚,号宾石,成化辛卯二月二十九日生,配黄氏,继配耿氏,葬郎墩新阡,子二:佩、环。”

时代背景:八修谱修成于明嘉靖癸丑,即嘉靖32年(1553),嘉靖为明世宗的年号,为明十一代皇帝,执政长达41年。嘉靖帝在执政中前期还有所作为,中后期日渐腐朽,一心修玄,日求长生,不问朝政,纵使首辅奸臣严嵩专权20年,吞没军饷,吏冶败坏,边事松驰,招至倭寇袭扰,甚至兵临北京城下。在用人上,“忽智忽愚”,忽功忽罪,功臣直臣多遭杀害、眨黜。户部主事海瑞上<治安疏>,世宗怒不可及,下罪诏狱,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瑞罢官>。八修谱就是在明嘉靖帝政诒昏喑的中后期修辑完成的。

八修谱是明代最后一次续修谱,以上前八次修谱均在城内火巷宗祠。以后崇祯五年,城内火巷宗祠被毁,乃移建于虞门,八修谱后的历次续修均在宗祠移建虞门后进行的。

.九修谱修成于清康熙甲寅(1674),上距八修谱61年。

主修人及谱序失记。

时代背景:九修谱修成于清康熙执政前期。康熙为顺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在他执政期内,平定了三藩叛乱,收复了台湾,驱逐了沙俄势力,又平息了蒙藏地区动乱,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康熙也创下对后世产生影响的重大业绩,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一一康乾盛世。

九修谱修成于康乾盛世之初,是跨明清之作。在明嘉靖癸丑(1553)至清康熙甲寅(1674)两谱间隔的六十一年中,经过了明末李自成多支农民起义战争及明清改朝换代的战火,此间虞门曹氏历经战争之苦,子裔迁徙传承散居复杂,带来了修谱登录的困难,此次续修主修人今已失记,但我们深知该谱续修的辛劳,同样应怀念他们,牢记他们对家族的贡献。

10.十修谱修于清雍正乙卯(1735),上距九修谱六十二年。

主修人及谱序俱失。

时代背景:雍正在位十三年,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乾隆执政打下了坚实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年间达至顶峰。雍正时期是康乾盛世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十修谱修成年雍正乙卯(1735),即雍正13年,是雍正执政的最后一年,亦即乾隆登基即位之年,为太平盛世之谱。

根据宗谱记载,由于明末宗祠搬至虞门后,东乡诸支不思合修,期间多支分支纷建支祠,修支谱。

11.十一谱修于清乾隆甲申(1764),上距十修谱三十年。

主修人:曹雯允,虞门曹氏二十七代孙。五代孙文琇公后裔

时代背景:乾隆即位之初,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平定叛乱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治国有方,使国家达至空前的繁荣昌盛。他在位其间编纂了<四库全书>,其卷数为<永乐大典>的三倍,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

十一谱修成于乾隆甲申(1764),即乾隆执政(1735179560年之中期,正是康乾盛世的顶峰期。可见,十一谱修成于太平盛世,国泰民安之时。

12.十二谱修成于清嘉庆己末(1799),上距十一谱35年。

主修人:曹苍存,虞了门曹氏二十七代孙。

时代背景: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上承康乾盛世,下启咸道衰世。嘉庆在位(1796182025年。在位其间正当世界工业革命兴起时期,而此时的清政府继续做着天朝上国的大梦。嘉庆帝继续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未能追随世界工业化潮流向前,只能朝着衰败的道路走下去。嘉庆执政这段时期称为清代中衰。

十二谱修辑年(1799)为嘉庆执政(17961820)初,应是清盛极而衰之初,其时应还是世道太平之时。

据宗谱记载,于嘉庆己卯(1819),即嘉庆末,进行了一次虞门与魏村合修谱,主修人为二十八世孙曹秀川,宗谱中也记有与魏村合修的谱序。此谱未记入十七次续修序列。但我们也应记住曹秀川的修谱功绩。

13.十三谱修成于清道光癸卯(1843),上距十二谱二十五年。

主修人:曹正邦,虞门曹氏二十七世孙。

时代背景:十三谱修成于道光执政(18201850)中后期。道光为清六代帝,才智平庸,徒以俭德著称,处于历史转折的关健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柄政30年,朝纲独断,事必躬亲,勤政图治而鲜有作为。雅片流毒,英军侵入,无应变之策,战守茫然,毫无方略,鸦片战争惨败,忍辱接受英国城下之盟,签定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江宁(南京)条约>,赔偿二千一百万洋银园,割让香港,并开放广州、福建、厦门、宁玻与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中英江宁条约>签订于公元14428月。十三谱正是在鸦片战争期间修辑完成。

14.十四谱修辑于清同治壬申(1872),上距十三谱30年。

主修人:曹礼耕,虞门曹氏二十八世孙。

时代背景:同治为清入关后第八代皇帝,咸丰与慈禧的独生子,5岁即位,1872年亲政,在位14年,患天花死,年19,终生为其母慈禧的傀儡。同治帝在位14年间,清政府依靠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等一系列农民起义,也办了所谓“洋务新政”。但这与同治都没多大关系,其实际统治者为慈禧。

同治谱是在“太平天国运动”与李鸿章的所谓“洋务新政”运动时期修辑,时局动荡,政局不稳。

根据谱载,周庄伞墩曹氏在康熙年间,已另修支谱,另建支祠,在十四谱修辑时,曾邀伞墩曹氏合修宗谱,子英公支后裔不肯而作罢。杨家桥子华公、胜一岵山诸支前来合修。

同治谱为清代最后一次续修谱。

15.十五谱修成于民国已未(1919)上距十四谱48年。

主修人:曹志赓,虞门曹氏三十代孙,祖居虞门。

时代背景:公元191211日,孙中山推翻满清政府,建共和体制,成立中华民国,任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1010日,在袁世凯为首的反动势力的压力下,孙中山宣布辞职。以后发生了袁世凯窃国称帝,称帝后,受到了全国声讨,83天后暴毙;以后黎元洪上台,不久发生了张勋复辟事件,黎下台;张勋复辟被段其瑞讨伐推翻;黎又上台;以后又由直系军阀冯国璋、徐世昌(1918.10,101922.6.2)、曹棍相继上台,直至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曹琨推翻。民国“总统”之争的闹剧结束。……

虞门曹氏十五谱修成年(1919),处于民国初期军阀纷争、争权夺利之时,即徐世昌任民国大总统期间。

据谱载,十五谱原在清光绪年间就已修成,由于族内起纠纷,谱成后未散发,拖至民国已未(1919)重修成谱刊发。光绪谱因族内纠纷而夭,令人遗撼,也警醒族人,以后子孙不要再有不顾大局兄弟阋于墙内的纠纷发生。

十五谱为清末民初跨朝代续修谱,此期内虞门曹氏子系分支发展迅速,人口大量增多,续修登录面广量大,修谱工作十分繁杂辛苦。

十六.十六续修谱修成于民国戊子(1948),上距十五谱30年。

主修人:曹志震,虞门曹氏三十世孙,世居虞门。

时代背景:十六谱修于民国末(1948),正值国内烽火连天的三年解放战争期间。自古道盛世修谱,此谱却逆常理而为,似乎不可理喻。但细观其时局势,又可理解,因为修谱时,两军决战的主战场在江北,解放军正在江北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还未渡江南下,苏南暂时还处于山雨欲来的片刻“平静”中,并不会严重影晌修谱工作,此谱不失为战争年代的惊险之作,如此谱不能修成,则遇解放后进行的不间断的运动,修谱工作恐又要推迟几十年,这将会对续修带来极大的困难,以这点讲,十六续修谱又是一次幸运之作。

我们十分感谢曹志震及其参与此次修谱的前辈们。

17.十七次续修谱修成于2008年,距上修谱60年。

主修人:曹洪兴,虞门曹氏三十五代孙,世居虞门,驸马四子耀之公将军后裔。

曹洪兴,原申港镇付镇长,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中下海经商办企业,为成功人士。

洪兴于2007始,与族亲曹宝才、曹国球、曹亚平、曹国枫、曹坤湘、曹顺元倡议发起续修<江阴虞门曹氏宗谱>。成立了续修宗谱的完整组织机构,制定了完善的工作程序。曹洪兴任续修委员会主任,曹宝才任主编,曹国球任经济委员会主任,曹坤湘为顾问委员会主任。

虞门曹氏在近代60年来,枝繁叶茂,人口增量极大,支系庞大,变化复杂,续修工作面广量大。续修班子迎难而上,团结奋斗,矢志不移,以修谱为己任,使续修工作艰难而顺利展开。

在曹洪兴先生的总揽下,曹宝才先生具体实施下,以退休教师为骨干,走乡串巷,历千辛万苦,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耗时二年,举族合力,襄举终成。

虞门曹氏第17次续修谱,是族谱史上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族人参与最多的一次最盛大的举族襄举,为今后子孙的续修树立了榜样,居功至伟。

对这次续修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作出贡献的族胞,在宗谱中已记录在卷,不再在此赘述,同样应记住他们。

今整理此文,以表示对历次续修宗谱的主修人及参修者的敬意,也但愿能对族人对此了解有所帮助。

曹新龙写于20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