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曹氏网
曹氏丛谭
当前位置:首页 >> 曹氏丛谭
江阴虞门曹氏与玉祁三桂堂曹氏传承渊源考证
发布时间:2014-01-23  |  阅读量:735

江阴虞门曹氏与玉祁三桂堂曹氏传承渊源考证

探究<江阴虞门曹氏宗谱>之六十三

江阴虞门曹氏家族,自江阴始迁祖俦公于宋立国之前(959)迁居江阴后底泾以来,已有1055年的历史。其子孙遍布苏南各地,乃至省外及海外。新修08谱在册子孙有一万五仟余。由于各种原因,历史上迁徙在外而失登于谱的子孙数量也极大。这些游离在外的子裔虽已离宗多代多年,但与我们流淌着同一祖宗的血液,血浓于水,亲情所系,我们乃时刻盼望着同脉同宗子裔,有朝一日能认祖归宗。有些虽属希望渺茫,乃期待、思念不已。

根据宗谱留下的线索,无锡周围有很多虞门曹氏断登的支系,一直是我们重点期待关注的地区。

近期获悉,无锡玉祁三桂堂曹氏于2013年,续修了新谱及重建了新的祠堂。随即与玉祁三桂堂取得了连系,洪兴一行五人(洪兴、忠明、立忠、永德、新龙),于01417日欣然驱车前往玉祁,一探究竟。

在韵含古代文化气息的三桂堂曹氏新建祠堂内,受到了热情接待,并赠送了我们一部新修<玉祁三桂堂曹氏宗谱>。

在对照双方宗谱有关记载中,发现了玉祁三桂堂曹氏是虞门曹氏迁锡支系的证据。在三桂堂曹氏宗谱中明确地记载着:其迁锡始祖大有公由江邑后底村迁至,而江阴后底泾(村)是虞门曹氏祖居地;江阴虞门曹氏宗谱五卷中也明确地记载着:十四代孙大有公及其二子景仁、景德公迁锡山。大有公徙居锡山后其后子孙在宗谱中断登,一直为虞门曹氏历代所挂念,但却在几百年后的今天,发现了大有公以下子裔传承于无锡玉祁周围各处,并且子孙兴旺,多有作为,无比激动兴奋。

但蹊跷的是,又在玉祁三桂堂曹氏宗谱中发现,三桂堂曹氏几百年来,其祖源一直记载来自宋相曹彬世系,颇令人不解。

江阴虞门曹氏与曹彬家族有传承渊源或是其后代吗?经测算曹彬小于虞门曹氏一世祖曹塾二十多岁,宗谱记载中也从无有过与曹彬世系有任何瓜葛的影子,因此,可断定虞门曹氏不可能是曹彬后代。曹彬世系与虞门曹氏世系是两股道上跑的车,毫不相干。

玉祁三桂堂曹氏的祖源倒底出自江阴虞门曹氏还是曹彬世系,其中必定有一个是错误的。为了弄清这一重要问题,本人以两宗谱有关记载资料为据,进行了深入探究。

先分析三桂堂曹氏与曹彬世系的情况。

三桂堂曹氏是否属曹彬世系,关健在其三修谱续修部分与二修谱的连接。

从三桂堂曹氏二修谱与三修谱的谱情看,因其二修谱主修人端公为楷公之兄,说明二修谱记载的是端公、楷公两兄弟以上曹彬世系的传承登载;而三修谱续修部分记载的是大有公迁锡以后的传承登录。二修谱与三修谱分界线明显。三修谱续修部分与二修谱衔接处的真实与虚假,是区分迁锡始祖大有公以下传承是否来自曹彬世系的关健。只要其连接处出现疑点,那就可能南辕北辙,即大有公迁锡世系来自曹彬世系失去了可靠依据。

认真阅看了三桂堂曹氏宗谱后,发现了三桂堂曹氏认曹彬世系的由来中有三大疑问。

1. 三桂堂曹氏宗谱一卷附表四<曹氏宗谱续修大事记>中记说:二修谱修于明永乐二年,即公元1404年,主修人是一世祖鹤轩公第九代孙端公。在三修谱中述说:三修谱修于嘉庆(清)四年,即公元1799年,主修人是其二十一代孙名重公。

则可知,三桂堂二修谱与三修谱修订时间间隔为395年(17991404),也就是说,三修谱与二修谱是在395年以后对接续修的。两曹氏395年来未见有任何联系,越近四百年时空的对接,太玄乎了。单从395年这段漫长时间的脱节看,显然这种对接是离奇而无可信度的。

2. 迁锡始祖大有公从江邑后底泾迁出,是三桂堂与虞门两宗谱在不同的朝代不约而同的共同记载,是真实可信的。三修谱续修部分与二修谱的衔接,是因大有公与属曹彬世系的楷公存父子关系而来,其父子关系是以楷公曾迁入江邑后底泾为依据而来。属曹彬世系的楷公是否迁入过江邑后底村(泾),是大有公与楷公是否存父子关系的关健,亦是三桂堂曹氏是否是曹彬的世系的关健。

属曹彬世系的楷公是否迁入过江邑后底村,为后底村人?

在宋立国之前(959),江阴虞门曹氏江阴始迁祖俦公就已迁至了江邑后底泾,以后子孙繁衍成村,后底泾(村)曹氏是江阴城内首屈一指的曹姓之村,即历来是虞门曹氏之村,子裔纯正,不可能其间有不同支系的其它曹姓子裔插入。曹彬子裔楷公迁入历属虞门曹氏祖居地的江邑后底村、为后底村人之说几无可能,纯属不切实际的无稽之谈。

 在虞门曹氏宗谱中明确记载了大有公之父为革公,大有公以上世代居住于江阴后底泾(村),革公与大有公的父子关系证据是不可撼动的,但却突然被不明来由的属曹彬世系楷公所取代,掐断了大有公与革公的真实关系,即掐断了大有公与虞门曹氏的传承关系,明眼人一眼即知,这分明是移花接木之为。

既然楷公迁江邑后底村是不可信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了楷公莫名其妙迁江邑后底村之说,即否定了大有公与楷公是父子关系的可能。此不得不使人认为,楷公迁入江邑之说,是为将楷公与大有公人为地设定为父子关系而埋下的一个伏笔,接枝痕迹明显。

属曹彬世系的楷公曾迁入江邑后底村之说失实,则大有公与楷公为父子关系虚子乌有,三修谱续修部分与二修谱的衔接也不存,现修的三桂堂曹氏宗谱将一分为二,变成了毫无关系的两郜分,二修以前部分是曹彬世系,三修续修的部分为大有公迁锡以后的世系,现三桂堂曹氏不是来自曹彬世系的端倪可见矣。

3. 再从另一种角度来分析三桂堂曹氏祖源为曹彬世系的真伪。

大有公在江阴虞门曹氏宗谱中记为十四代孙,虽没有生年记载,但对其父革公有卒年记载,革公卒于咸淳庚午二月。咸淳为宋末度宗年号,咸淳庚午即咸淳六年,为公元1270年。因此,大有公生于度宗六年之前的南宋末无疑。

又根据虞门曹氏宗谱记载资料知,从一世祖曹塾传至今,最快的支系至今传承有40代,而大有公为14代孙,以此可算出,大有公后裔传至今日,应有26代(4014)左右。

三桂堂曹氏所记的一世祖鹤轩公传至今最快的代数为35代,大有公在其宗谱中记为十代孙,扣除前9代,三桂堂曹氏所记的大有公以下至今,也是26代(359)左右。

从以上分析对比可知,三桂堂曹氏宗谱所记的大有公传至今的代数,与虞门曹氏宗谱所记的大有公传至今的代数相同,由此可证明,三桂堂所记的大有公,与虞门曹氏所记的大有公所处的历史年代也应相仿,也应是南宋末年人。

但在三桂堂宗谱中记载,所称的大有公之父楷公及祖父体仁公都为明代人。那有孙子比祖父早出生两个朝代的,岂不是乾坤颠倒的大漏洞。

以上三点,玉祁三桂堂曹氏祖源为曹彬世系,漏洞、质疑之处极多,不能园其说,完全不可信。

现再分析三桂堂曹氏与虞门曹氏的传承关系。

三桂堂与虞门两曹氏的传承关系,则简单、明确,无任何节外生枝的质疑。

于宋立国之先,始迁祖俦公占藉江阴以来,传至十四代孙大有公,传承记载昭穆雁行,世代居住于江邑后底泾。在江阴虞门曹氏宗谱五卷四十页十四代孙一栏中明确记载:大有,字谦夫,乡贡士,居(迁)锡山。子二:景仁、景德。第十五代栏记大有公二子:景仁、景德。

三桂堂曹氏宗谱三修续修部分中对大有公来源也请晰记载:大有公由江邑后底村迁居锡邑城中学宫东首虹桥居焉。子二:景仁、景德。

两曹氏宗谱相隔于宋、元、明三朝代不约而同的共有记载,对大有公的来龙去脉,一拍即合,融合贯通,无任何瑕疵。

这样,虞门曹氏从一世祖塾公、二世祖俦公传承至十四世孙大有公及二子景仁、景德公、直至今日三桂堂所记的大有公以下的传承,一脉相承,环环相扣,无缝对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传承脉络。

江阴虞门曹氏与无锡三桂堂曹氏的传承关系,传承有据、、真实可信。

为什么要把本是虞门曹氏十四代孙大有公的世系蜕变为曹彬世系,本人究其了可能的原因。

虞门曹氏十四代孙大有公在宋末元初徙居了锡邑后,其子孙在无锡玉祁等处开始了繁衍播迁。十多代后,人丁兴旺,遂决定续修家谱。但其时子孙除了在历代先祖口传或祖上的一些记录中、只记得徙锡先祖大有公是从江邑(阴)后底村(泾)迁至锡山,其余对大有公祖上的历代传承已诨然无知。在寻祖无望的情况下,因曹彬家族在随南宋南渡时有很多子孙南迁的记载,又是名人家族,遂将自已家族归属了曹彬世系。先将预先选定的一支曹彬世系传承,削足适履按到了虞门徙锡始祖大有公头上,将其祖源变成了曹彬世系。以至几百年来以讹传讹,真相被蒙。但其传承毕竟不是真实的,因而经不住推敲,细研之下,疑点丛生,漏洞呈现,难园其说。

三桂堂曹氏为曹彬世系匪夷所思,是伪接而来

玉祁三桂堂曹氏,为江阴虞门曹氏十四代孙大有公迁锡支系,确证无疑。

在这次江阴虞门曹氏走访无锡玉祁三桂堂曹氏中,使两曹氏宗谱中的相同记载得以触碰对接,引发了对三桂堂曹氏祖源问题的研究和重新认识,造就了无锡玉祁与江阴虞门两曹氏血脉相连的同族之亲相知相认。此过程,冥冥之中,似乎有祖宗在天之灵的呼唤和指引。

对三桂堂曹氏祖源问题的矫正,彻底颠覆了三桂堂曹氏数百年来在祖源问题上的固有认识,也许难以接受。但在确有无可否认的历史证据存在的情况下,正本清源,还其传承真相是必须的。真实地记载家族传承,是创建家谱的真缔,那些与真相相悖的所有记载应在家谱中彻底剔除。

虞门曹氏自江阴始迁祖俦公定居江阴城内后底泾后,从第五代开始,由兄弟三人,即文琇、文雅、文彧,支分三大支系传承。笫六代时文琇公后裔迁虞门传承,文雅、文彧公一直在祖居地后底泾传承。

后底泾、虞门两祖居地的曹氏子裔在历史中都曾创造了辉煌。

江阴虞门曹氏家族史上曾出过进士23名,其中宋代出过13名,为江阴各姓之首。在历史中,登科显仕,在朝为官者众多,十二代孙为宋理宗皇帝驸马,封江国公。两宋时期,曹氏家族是官宦之家、皇亲国戚之族,荣耀显赫。

元初名士陆文圭先生,在其被收入《四库全书》的为江阴曹氏宗谱所写的跋文中,对虞门曹氏的聚居之地后底泾村有以下记载:

余幼聞鄉老言:後涇曹氏,自蘇之梅裹徙居暨陽,三百余年,詩書之澤延袤不絕。由章橋迤西抵北至叢桂坊,院如蜂房,家有衖道相通,時節朔望往來。鷄初鳴,男女咸起,盥櫛具冠帶。黎明,適父母尊長之所,省問拜跪,祁寒盛暑不輟。既退,男入師塾,婦具膳羞,閨門内外,斷斷如也。或遇諸途,步趨端謹,長幼推讓,言語敦厚,文彩蔚然,不問而知為曹家子弟也。捧鄉書列仕版者,金紫銀青,兩派而下,累百十人。从此文中,可窥见江阴曹氏两宋时的盛世之貌,曹氏家族其间是江阴城内首屈一指的大家族。

三桂堂曹氏迁锡始祖大有公,上溯属文雅公支系。文雅公支系曾是极其兴旺的一支。在这一支系中,在宋代出过进士11名,占了江阴曹氏家族在宋13名进士中的绝大部分。其子孙在朝为官极多,且多有建树。

根据三桂堂曹氏宗谱记载,其堂号是由曹彬世系中有叔侄三人同中进士而得,如认祖归宗后,三桂堂堂号是否可存在。也巧,在大有公以上直系先祖中,同样有叔侄三人同中进士的记载,即八世祖讳峄公、九世祖讳机公、讳榘公叔侄三人同中绍兴三十年进士,还有九代孙木公(大有公直系祖)与弟机公(二弟)、、榘公(四弟)亲兄弟三人皆中进士,甚至在文雅公支系中还有七代孙琏公、八代孙崇公、九代孙格公祖孙三代皆进士。本人认为,三桂堂堂号可继续用下去,只是赋予了新的涵意。

前辈错载祖源,事出有因不能责,今日祖源水落石出,不能有傍名人之名而存失落之感,况虞门曹氏先祖之辉煌,并不辱没子孙祖上荣光。

无锡玉祁三桂堂曹氏,为不再贻误后代错识祖宗,应摒除虚假的所有曹彬世系之祖源记载,与江阴虞门曹氏传承对接,彻底重修三桂堂曹氏宗谱,还其传承脉络真相,以慰自己真正祖宗的在天之灵。子孙在做,先祖在看。自己的子孙认错了祖宗,先祖会在地下感到悲哀。古之之错,一日更正,还看今朝。玉祁三桂堂曹氏祖源真相已被蒙数百年,彻底修正祖上传承真相,为今日子孙使命所然,时不待我。

在此,依据江阴虞门曹氏宗记载资料,再深入考证一下三桂堂曹氏迁锡始祖大有公的徙迁年份。

大有公为虞门曹氏十四代孙,在宗谱记载曰:“大有,字谦夫,乡贡士,居锡山。子二:景仁、景德。”大有公无生卒记载,但据其父革公的卒年记载为据,已在上面考证,大有公为宋末人。从其时大有公已生育二子看,生活在宋末元初后底泾的大有公,其时应是在青壮年时期

宋末元初,是元人入侵,中华改朝换代的战乱年代。从史料中知,元初至元乙亥,即南宋末德佑元年(宋末幼主恭宗),亦即公元1275年,元兵在常州屠城后,随即占领了江阴。烧杀抢掠是凶残元兵侵占每一地后的常态。当时后底泾曹氏,既是宋朝官宦之家,又是江阴富裕之族,令人瞩目的“院如蜂房,家有衖道相通”富丽堂皇的建筑群,是元兵烧杀抢掠的主要目标,其被烧杀抢掠首当其冲。后底泾曹氏之村受此劫难后,一獗不振,在元代后盛极而衰,逐渐消失湮没。

在虞门曹氏在对其时的传承登载中可看到,在宋末元初十三代上下的几代子孙中,有近百位子孙莫名断登,这是历代传承登载中所仅有的。这些断登子孙都是属文雅、文彧支系。

这些断登的子孙那里去了,显然大部分被元兵所杀戳,少量的侥幸存留,亦逃难而去,这也是文雅、文彧支系目前在宗谱中传承子孙少的主要原因。

在此次曹氏家族的劫难中,大有公一家正是生活在江阴后底泾,属侥幸者之一。在战乱时,遂率景仁、景德二子及全家逃迁至锡城是有据可寻证的。(这段后底泾蒙难历史可参考本人博文之二十五“后底泾泾曹氏聚居地湮没之迷探求”)。

江阴后底泾曹氏在宋末元初惨遭劫难之年,即是属文雅公后裔的大有公率二子及家人逃迁至无锡之年,即始迁年为宋末德佑元年,即元初至元乙亥,亦即公元1275年。

也可推知,大有公迁锡的历史至今已有739年(2014一1275)。

另外,以江阴虞门曹氏二世祖、始迁祖俦公迁江阴至今1055年及至今传有39代为准计算(1055除以39),平均代差为27年左右;以大有公迁锡至今739年及传有26代为准计算(739除以26),平均代差为28年左右。这与史学25年至30年左右推算代数的惯例相符,也辅证了以上所说。

虞门曹氏全体万余子孙,热忱欢迎无锡玉祁三桂堂曹氏认祖归宗,参加现今成立的江阴虞门曹氏文化研究会(宗亲会),共同参与虞门曹氏文化研究及族事的活动。此乃同脉曹氏之喜,祖宗之幸。

曹新龙写于2014年1月 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