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曹氏网
曹氏丛谭
当前位置:首页 >> 曹氏丛谭
回学生曹无易投启求跋其先人所修家谱
发布时间:2019-05-24  |  阅读量:457

51(1).jpg

简介】陆文圭回学生曹无易投启求跋其先人所修家谱。  

【出处】《钦定四库全书·墙东类稿卷二》 元 陸文圭 撰   

【原文】 

囘學生曹無易投啓求跋其先人所修家譜

 

親幸未至於塗人,又豈止五世之澤。師不必賢於弟子,當自成一家之言。載披鴻藻之摛詞,尤見青藍之出色。竊惟曹叔振鐸之裔,昌於延陵季子之邦,簮笏相傳,箕裘不墜。宜登名於竹簡,奚借重於芻言。西山之記睦亭,惟存真氏。老泉之引族譜,自述蘇宗。况今家學之心傳,尚有父書之手澤,何勤四六,引喻再三,方愧狗之續貂。猶幸蠅之附驥,友古人尚論其世,已與君為再世之交,後死者得與斯文。但慚我非能文之士,薄言申謝不敵先施。

 

 

【今注】  

回学生曹无易投启求跋其先人所修家谱

 

亲幸未至于塗人,又岂止五世之泽①。师不必贤于弟子②,当自成一家之言③,载披鸿藻④之摛词,尤见青蓝之出色。窃惟曹叔振铎之裔,昌于延陵季子之邦,簪笏相传⑤,箕裘不坠⑥。宜登名于竹简,奚借重于刍言⑦。西山之记睦亭,惟存真氏⑧。老泉之引族谱,自述苏宗⑨。况今家学之心传,尚有父书之手泽,何勤四六,引喻再三,方愧狗之续貂⑩,犹幸蝇之附骥⑪。友古人尚论其世,已与君为再世之交⑫,后死者得与斯文⑬。但惭我非能文之士,薄言申谢不敌先施⑭。

                

①《孟子·离娄章句下》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②《韩愈·师说》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③《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④鸿藻:雄文。 《 班固•东都赋》:“铺鸿藻,信景鑠,扬世庙,正雅乐。”

 

⑤簪笏:冠簪和手版。古代仕宦所用。比喻官员或官职。

 

⑥箕裘:比喻祖先的事业。《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⑦刍言:草野之人的言论。后用以比喻浅陋的言论。今常用以谦称自己的言论。

 

⑧《八闽通志•卷之七十三浦城县》睦亭在县北长乐里仙阳镇之西山。宋真德秀建。取睦亲之义为名,德秀自为记。

 

⑨苏洵,字明允,号老泉, 苏轼、苏辙之父。

 

⑩《晋书》卷五十九“貂不足,狗尾续”。后遂以“狗续貂尾”等比喻拿不好的续在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

 

⑪蝇附骥尾而致千里。《司马迁· 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

 

⑫指与人父子两代都结为朋友。典出《宋史·邵伯温传》:“伯温入闻父教,出则事司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位辈行,与伯温为再世交。”

 

⑬《论语》“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⑭《礼记·中庸》:“所求乎朋友,先施之。” 孔颖达 疏:“欲求朋友以恩惠施己,则己当先施恩惠於朋友也。”后以“先施”指人先行拜访或馈赠礼物。

 

 

《睦亭记》真德秀:“嘉定十四年六月,西山精舍成,明年五月,作新亭于池上,而命之曰‘睦亭’。客有问者曰:‘夫睦,家庭之事也,予以名斯亭,何哉?’予曰:‘古者合族而祭事,己必有藏私焉。祭所以尊尊,而燕所以亲亲,其义一也。予之为是精舍也,以吾王父与吾先人之丘垄在是也,有精舍焉,以奉吾王父先人之丘垄,而春秋飧祀无以为会吾宗族之地,是知尊尊矣,而未知亲亲也。凡人所为薄于宗族者,以其不知所出之本一也;诚知其所出之本一,则虽由衰焉而功,由功焉而缌,由缌焉而至于无服,譬之巨木百围,枝叶扶疏,而根干则一,夫岂容以异观哉!然予之所以为是者,非为今日虑也。自吾之曾王父,有予一人焉,是为吾王父。王父有子二人焉,是为吾先人,若吾叔父,吾叔父不幸无后,而有子者惟吾先人焉,吾之兄若弟是也。吾之兄不幸早世,而吾与叔季氏仅存,盖相倚以为命者,夫焉得而弗睦耶?予以所以为是者为后人虑也。苏公有言,吾之所与相视如涂人者,其初兄弟也。兄弟之初,一人之身也。今自吾之子与兄弟之子,降而为从兄弟,自吾之孙与兄弟之孙,降而为再从兄弟属。一降则恩为之一衰,又自是而降,则亲尽服穷而涂人矣。吁,亲未尽,服来穷而涂人焉,今之俗皆然也,况于亲之尽、服之穷而不涂人耶?此吾所以虑乎后之人也。今为精舍于斯,欲吾子子孙孙钦奉其先之祀。又为亭于斯,欲吾子子孙孙毕其先之祀,而相与会聚于斯亭。劝酬欢洽之余,追念本始,而知其所祖之一,则服属虽远而情不至于疏。情不至于疏,则恩不得而绝,庶其免于相视为涂人也,兹吾所望于后之人也。’客又曰:‘子之为虑则至矣,然吾观世之有田以具粢盛,有屋以眡茔域者,不为不多矣。而能保之以传于后者甚寡,又将何以为计耶?’曰:‘此非予所能知也。虽然,有一焉,夫自吾一家而观之,则吾之昆弟宗族同一体也。自天地而观之,则凡与吾并生于穹壤间者皆同一体也。以吾尊祖睦族之心推之,凡其有田以具粢盛,有屋以眡茔域者,犹吾心也,吾其忍以货与力取之耶?吾而不忍于人,人亦将不忍于我矣,此予之可知者。其所不可知者奚庸过计为哉!’客曰:‘然。’遂次其语为《睦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