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曹氏网
曹氏丛谭
当前位置:首页 >> 曹氏丛谭
宗谱拾零(1)
发布时间:2021-05-21  |  阅读量:622

宗谱拾零(1)

探究《江阴虞门曹氏宗谱》之二十七

《江阴虞门曹氏宗谱》历经十七次正式续修,至今五十册巨著,纪录了千年子裔的传承信息,内容繁多,信息丰富。又为篇幅故,文字精练,纪录简明,很多历史家族纪事,虽寥寥数语,却隐含了重要信息,散落于浩浩巨著间,沉睡于家族历史的长诃中。在浩瀚巨卷浏阅时,或忽视、或遗漏、或寻觅难。今在谱中就发现、发掘的一些记载信息予以介绍。

一.张衮与虞门曹氏家族的关系

在宗谱第十七续修序中记载曰:“人因地而化,地以人而显。吾曹氏历代先祖在虞门建造了许多名胜古迹。宋代有驸马第、天福寺院;明时有东园、崇孝堂、崇恩堂、积庆堂、曹家祠堂等,一时名重江南,成为当时社会名流、文人雅士荟集之地。明时的成化状元谢迁、江南才子唐寅、文征民,武进才子翟永龄、史部尚书秦霖、监察御史李琨一大批社会名流都曾作客曹府。邑中名人卞荣、方谟、徐碧、张衮、王逢、周鼎、薛宪章等,更是把虞门的积庆堂当作绍兴之兰亭,琅琊之醉翁亭,常在这里吟诗作文,并留下了许多名诗华章,明代高僧焦丙也把天福寺院作为其隐居之地。”

族旺宾客盛,文兴雅士集。以上一段记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虞门曹氏家族明代的盛况和曹府其时声望。

这些众多文人雅士、社会名流汇至虞门曹府,或师、或友、或至交、或同僚、、或受邀,来头不一,但有一点,应都与曹府关系至深甚笃。

其中之一张衮,其关系更深一层。在曹氏宗谱二卷“行状第三”中,有张衮所写的一篇祭文,其文名<祭岳丈怡兰曹公文>,其文尾落款是:“监察御史门下婿张衮拜奠”。这清楚地说明张衮是虞门曹府的女婿。

张衮是何许人士,查明史料知,张衮是明代的一个大人物,其生平今示之。

张衮,字补之,号水南,正德辛己进土。改翰林院遮吉士,累迁侍读学土,掌南院,以太常待卿掌国子监祭酒,曾举春官试,总裁北畿乡试。文尚谨严。以南京光禄卿致仕。主编《江阴县志》,简而有法,嘉靖县志是历来公认的一部江阴最好的县志。著有《水南诗钞》等文集。

张衮江阴南闸人,张衮的官位和人品深受当时士大夫的推崇。

张衮卒干嘉靖43年(1565),卒后按明大学土规格殡葬于花山南麓一岗峦,“烟岗雨壑,松苞竹茂,松涛阵陈,幽篁挹翠,这在堪舆学上,称得上是风水宝地”。张衮墓从山脚到墓地,有一里多路,路口有一座四根柱子的牌楼,石道两旁有石人、石马、石龟、石狮等石兽。这些在运动中被毁,仅存一对石马现存江阴博物馆,墓址今还在。

二.常州天宁寺大雄宝殿与虞门曹氏的渊源

据资料介绍:今常州天宁寺大雄宝殿,高33米,宽25米,进深27米,素有“栋宇摩霄汉,金壁灿如霞”之称,殿内供三世如来佛象,两侧分立形态各异的二十诸天。大殿右前角是一口肆吨左右的巨钟,左前是一面直径约2米的大鼓,右后较角是泰教协会赠送的铜佛。其殿气势雄佛,气度非凡。

查天宁寺大雄宝殿今日之势,是清光绪年间重建后和今代重新整修后的面貌。但天宁寺原大雄宝殿始建于何代?在史料中其它各殿建成时间几乎都有记载,但穷我所能,唯大雄宝殿始建于何年,无从查实,只有清光绪年间重建记录甚详,但未提及原建时间,是否在历史已失记?

但在我<江阴虞门曹氏宗谱>却有明确记载,且与江阴虞门曹氏直接有关。

<江阴虞门曹氏宗谱>第五卷五十四页对虞门曹氏十四代孙,即潞城曹氏始祖曹兴的生平记录中曰:“兴,字俊卿。至元戊午孝廉,河南归德等处菅田司提举,历二考,以疾归。秉心好善,与宜兴蒋居士同建天宁寺大雄宝殿,备载郡志,寿九十八”。子三:长子珍,擢东昌路同知;次子琥元皇庆元年癸丑进士,授扬州路知事;三子瑜擢宜兴教授。

从我曹氏宗谱知,天宁寺应始建于元代初,且是我曹氏十四代孙曹兴与宜兴蒋居士同建,据谱记此善举载入常州郡志,不知此郡志至今是否存焉。如存,应能查实。

查史料知:天宁寺始建于唐贞观、永兴年间(627655),历史上曾多次更名,宋政和元年,才改名为天宁寺,此乃天宁寺有其名之始,后又于宋绍兴七年和宋绍兴十二年两次更名。元朝至元年间恢复天宁寺之名,沿袭至今。因此天宁寺大雄宝可能是元初正式恢复天宁寺名后所建,如是,与我谱载吻合。

大雄宝殿是否元初以前始建,曹兴与蒋居土在元初是否是复建?史料无记,不过从天宁寺历史沿革看,天宁寺各殿不是一次同建,是在历史中相继而建,是逐步扩建而成的。

总之,不管是常州天宁寺大雄宝殿是否是江阴虞门曹氏14代孙曹兴伙同宜兴蒋居土所始建,还是历史上的复建,但虞门曹氏子孙与常州天宁寺大雄宝殿应有着深厚的渊源。

三.江阴虞门曹氏支裔“泰兴曹氏”今安在

有一泰兴曹氏子裔,在江阴曹氏网博客栏讯问,为什么他们泰兴曹氏在网上公布的散处录中未见登载,其原因希望能有一个答复。这也给了我们一个信息:泰兴传承着一曹氏支裔,而且他们至今清楚知道,其祖上来自江阴虞门曹氏家族。

经查,《江阴曹氏宗谱》第五卷五十四页,清楚记录了第十三代孙华公迁泰兴的来龙去脉。谱载曰:“华,字荣甫,号云轩,由虞门迁泰兴。宋嘉定十六年癸未由儒士擢常州晋陵县主簿,秩满欲归,因兵阻,就于邑东十五里潞城家焉,寿年八十一,配纪氏,葬潞城桥西主穴。子二:舆、兴。”对其长子舆又载曰:“舆,字茂卿,归泰兴”。

从以上记载知:华公在常州晋陵主簿卸任后,本应回家泰兴,但因战事阻于潞城,即在璐城安家。其后长子舆归泰兴,继承家产。至此家分南北两地。

华公次子兴在潞城传承,承书香门第,子孙登科显仕,历代为官者甚多,其子兴在元代至元戊午孝廉,任河南归德等处营田司提举,历二考,辞归后与人共建常州天宁寺大雄宝殿,其孙珍、琥、瑜三人皆为官,琥中元皇庆元年癸丑进士,授扬州路知事。今潞城曹氏为江阴虞门曹氏传承之旺族矣。

江阴虞门曹氏十四代孙舆公归泰兴后,大概因路途等历史原因,其在以后的续修登录时中断,在宗谱中失登,舆公以后的传承情况就此失去,这是在散处中无记的原因。但因“舆归泰兴”宗谱中一直留有明确记载,虞门曹氏历代子裔一直相传知道,泰兴有一支脉在。

据推算,从元至今,泰兴曹氏在其地已传承七百余年,应是一个散播于泰兴及其周围、人口众多的大家族。我们以虞门为中心散布于苏南各地的曹氏子裔很想知道泰兴同宗曹氏历来的信息。在2008年第十七次宗谱续修前后,已有很多在历史上失登的曹氏子裔联系归宗,泰兴曹氏也应归宗。“江阴曹氏网站”是维系家族的平台,请有条件的泰兴曹氏子裔登录博客栏或留言栏,介绍泰兴曹氏情况,互相沟通,更希望你们来祖地作客,我们来者不拒,热情接待,虞门祖地至今还有宋及以后列代遗迹可供寻觅。

                               曹新龙写于2012923